Archive for the ‘ 钓鱼技巧 ’ Category

春季锚鱼装备选择要点

春季锚鱼装备选择要点

  1. 锚竿:春季鱼活跃度增加,且可能遇到不同大小的鱼,建议选择 2.1-3.6 米长度的锚竿。竿长在这个区间,既能保证抛投的距离,又便于操作。材质上,优先考虑碳纤维竿,其重量轻、强度高,长时间持竿也不易感到疲劳。调性方面,中硬调或硬调较为合适,中硬调可应对大多数春季常见鱼类,如鲫鱼、鲤鱼等;硬调则更适合锚取个体较大、挣扎力强的鱼,比如草鱼、青鱼等,能有效提升刺鱼和控鱼的能力。
  2. 鱼轮:鱼轮的选择要注重其性能和质量。纺车轮操作简单,新手容易上手,且出线顺畅,在春季锚鱼时,可选择 500-3000 型的纺车轮,型号大小根据实际抛投距离需求和所锚鱼种大小来决定。如果追求更精准的抛投和更强的刹车力,水滴轮是不错的选择,但水滴轮操作难度稍高,需要一定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无论选择哪种鱼轮,都要确保其线杯容量能容纳足够长度和合适粗细的鱼线,并且鱼轮的刹车系统灵敏可靠,能在鱼挣扎时有效控制鱼线,防止鱼逃脱。
  3. 鱼线:春季锚鱼,推荐使用 PE 线。PE 线由多股大力马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超高的强度和耐磨性,拉力值大,不易断裂。在鱼线粗细的选择上,一般 0.4-0.8 号较为常用。如果主要锚取小型鱼类,如鲫鱼等,0.4-0.6 号 PE 线足以应对;若目标是大型鱼类,像鲤鱼、草鱼等,则可选择 0.6-0.8 号 PE 线,以确保能承受大鱼的冲击力。同时,PE 线的柔软度好,抛投时出线顺畅,能提高抛投的准确性和距离。
  4. 锚钩:锚钩的种类和大小众多,需根据春季锚鱼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常见的有蝴蝶钩、三本钩、鸡爪钩等。蝴蝶钩适合在鱼群密集的水域使用,其钩型较大,展开后面积广,锚中鱼的概率相对较高;三本钩则通用性较强,对不同大小和种类的鱼都有较好的效果;鸡爪钩在一些复杂水域,如杂草较多的地方,能发挥其独特优势,减少挂草的几率。在钩的大小方面,锚小型鱼可选用 8-12 号钩,锚大型鱼则需 12-16 号钩,确保钩的大小与目标鱼种相匹配,既能牢固地锚住鱼,又不会因钩太大影响鱼的咬饵意愿或因钩太小无法刺穿鱼体。

春季锚鱼的安全注意事项​

春季锚鱼乐趣多多,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需从多方面加以留意:​

  1. 人身安全保障:春季天气多变,出钓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恶劣天气下锚鱼,像狂风、暴雨、雷电天气,不仅影响锚鱼体验,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在河边锚鱼时,河岸湿滑,务必穿防滑性能好的鞋子,防止滑倒跌入水中。操作锚竿过程中,要时刻留意周围环境,确保抛竿和收竿区域内无人,避免锚钩伤到他人或自己。若在船上锚鱼,一定要穿好救生衣,且确保船只状况良好,避免发生翻船等意外。​
  1. 装备安全检查:出发前仔细检查锚鱼装备,锚竿若有裂缝、损伤,在抛竿或与鱼搏斗时可能断裂,危及自身安全;鱼轮的刹车系统要调试好,保证在收线过程中能有效控制鱼的逃窜,防止鱼线突然崩断回弹伤人;鱼线若有磨损、起毛现象,需及时更换,以免在关键时刻出现断线跑鱼甚至造成危险。​
  1. 环境安全考量:春季河边植被生长迅速,有些区域可能隐藏着蛇虫等野生动物,在锚鱼走动时,尽量避开草丛、灌木丛等容易藏蛇的地方。同时,要注意观察周边是否有电线等带电设施,抛竿时保持与电线的安全距离,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1. 法律合规遵循:了解并遵守当地关于锚鱼的法律法规,不同地区对锚鱼的规定有所差异,部分水域可能禁止锚鱼,若违规锚鱼,不仅面临罚款等处罚,还可能因破坏生态环境、扰乱渔业秩序引发安全问题。 确保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锚鱼活动,才能安心享受乐趣。

在野外垂钓时,如何避免遭遇蛇虫?

在野外垂钓时,为了避免遭遇蛇虫,钓鱼爱好者可以采取以下一系列预防措施:

一、选择合适的装备与防护

  1. 穿着高帮鞋
    • 蛇类常常攻击人体的小腿以下部位,因此选择高帮鞋可以有效防止蛇类咬伤。
  2. 穿戴防护衣物
    • 穿着长袖长裤,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外,减少蛇虫叮咬的机会。
    • 帽子和围巾可以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被蛇类攻击或蚊虫叮咬。
  3. 使用驱蚊喷雾
    • 选择含有DEET或其他有效驱蚊成分的产品,喷洒在衣物和暴露的皮肤上,以驱赶蚊虫和其他昆虫。

二、谨慎选择钓点与营地

  1. 观察地形
    • 在选择钓位时,注意避开蛇鼠洞多的地方,以及草丛、灌木丛等蛇虫可能出没的区域。
    • 尽量选择开阔平坦、易于观察周围环境的地方作为钓位。
  2. 清理营地
    • 如果需要扎营夜钓,在选定驻营地点后,应清理营地周围的杂草和垃圾,减少蛇虫藏身的机会。
  3. 挖掘排水沟
    • 在营地周围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可以防止蛇虫通过水源进入营地。

三、利用化学物质驱赶蛇虫

  1. 撒硫磺粉或石灰粉
    • 硫磺和石灰的独特气味可以使部分蛇类敬而远之。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感官灵敏的蛇类(如毒蛇),这些物质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
  2. 点燃蚊香
    • 蚊香的味道和热点可以令部分蛇类回避。建议在离钓位1.5米以上的地方铺一个大点的塑料袋,中央摆上点燃的蚊香,既可以发挥蚊香的驱蚊效果,又能在万一真有蛇攻击蚊香时弄响塑料袋让人察觉并及时防范。
  3. 使用其他驱蛇物质
    • 如雄黄粉、驱蛇喷雾、驱蛇颗粒等,这些物质通常含有硫磺、雄黄等成分,对驱赶蛇类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样需要注意,它们并不能完全保证避免蛇类的攻击。

四、保持警惕与采取防范措施

  1. 敲打草丛
    • 在草丛中行走或休息时,可以用棍子敲打草丛,以惊扰可能隐藏的蛇虫。
  2. 避免抓握树枝
    • 在穿越丛林或登山时,尽量避免抓住树枝借力,因为有的蛇会伪装成树枝的形状。
  3. 不要随手丢弃小鱼
    • 在水库或小鱼较多的水域夜钓时,不要把钓到的小鱼随手丢到身边。因为像银环蛇、金环蛇等都比较喜腥,这种做法无异于招蛇。
  4. 生火
    • 在条件允许的野外环境中,可以在钓位周围生堆火(明火或炭火均可)。蛇对温度的感觉非常敏感,一般会远离火源。但这种方法必须确保不会引起野外山火或危及庄稼、牧草等。
  5. 准备器械
    • 准备一些细长的棍棒、土铲等器械放置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五、了解蛇虫习性并学会应对

  1. 了解蛇虫种类
    • 熟悉常见蛇虫的种类和习性,以便在遭遇时能够迅速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保持冷静
    • 在遭遇蛇虫时,要保持冷静和镇定,不要惊慌失措。大多数蛇类在感受到威胁时会选择逃跑,而不是主动攻击人类。
  3. 学会自我保护
    • 了解并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如被蛇咬伤后的急救措施等。

综上所述,通过选择合适的装备与防护、谨慎选择钓点与营地、利用化学物质驱赶蛇虫、保持警惕与采取防范措施以及了解蛇虫习性并学会应对等方法,钓鱼爱好者可以在野外垂钓时有效避免遭遇蛇虫并确保自身安全。

如何在垂钓过程中确保自身的安全和舒适?

垂钓是一项令人放松和愉悦的户外活动,但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和舒适,钓鱼爱好者需要遵循一系列建议和注意事项。以下是在垂钓过程中确保安全和舒适的关键点:

一、水域周边环境安全

  1. 防溺水
    • 远离深水区域,尤其是不会游泳的人,避免冒险站在河边、湖边或池塘边的危险位置,以防失足落水。
    • 避免在水流急涨或深度较深的水域垂钓,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2. 防滑倒
    • 岸边往往比较潮湿,可能有青苔、泥泞等,穿着防滑的鞋子,小心行走,避免滑倒受伤。
    • 注意垂钓时的姿势和站立位置,保持身体平衡。
  3. 防蛇虫
    • 野外垂钓可能会遇到蛇、毒虫等,选择钓点时先观察周围环境,尽量避开草丛、灌木丛等可能有蛇虫出没的地方。
    • 可以携带一些防蛇虫的药品或喷剂,穿着长袖长裤以防叮咬。

二、钓具使用安全

  1. 防止鱼钩伤人
    • 在安装鱼钩、更换鱼饵时要小心操作,避免鱼钩扎到手。
    • 不用的鱼钩要妥善保管,最好放在专门的鱼钩盒中。
  2. 防止鱼竿伤人
    • 甩竿时要注意周围的人,避免鱼钩和鱼竿打到他人。
    • 注意鱼竿的质量和强度,避免在钓鱼过程中鱼竿突然断裂造成伤害。
  3. 防止鱼线缠绕
    • 鱼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缠绕,解开缠绕的鱼线时要小心,避免被鱼线割伤手指。

三、天气变化安全

  1. 防晒
    • 长时间在户外垂钓,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帽子、太阳镜等,避免晒伤。
  2. 防雨
    • 如果遇到下雨天气,要携带雨具,并注意避雷,不要在大树下或高处避雨,以免遭受雷击。
  3. 防风
    • 大风天气可能会吹倒鱼竿、遮阳伞等,要及时固定好钓具,避免被风吹走造成危险。
    • 大风天气也会增加溺水的风险,要更加小心谨慎。

四、其他安全措施

  1. 交通安全
    • 如果前往垂钓地点需要驾车或骑车,要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
    • 在停车时,选择安全的位置,避免影响交通或被其他车辆碰撞。
  2. 保持健康
    • 垂钓过程中,由于环境的不同,人体容易出汗,导致水分流失,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 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功能性饮料,有助于保持身体电解质的平衡。
    •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舒适的体感温度,避免感冒和其他与气温变化相关的健康问题。
  3. 急救准备
    • 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携带急救包,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向周围的人求助,并通过手机或其他通讯工具联系救援人员。
  4. 通知亲友
    • 在进行垂钓活动前,通知家人或朋友垂钓计划和行程,以便在必要时能够提供帮助。
  5. 选择安全装备
    • 带上必要的安全装备,如救生衣、安全带、头盔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五、保持舒适

  1. 选择合适的垂钓时间
    • 垂钓的时间选择至关重要,避免在极端天气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垂钓。
  2. 合理携带食物
    • 在野外垂钓时,携带足够的饮用水和食物,以及必要的急救药品。
  3. 保持耐心和冷静
    • 野外垂钓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冷静的活动,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急于求成。

综上所述,垂钓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是确保钓鱼爱好者能够充分享受这一活动的基础。通过遵循上述建议和注意事项,钓鱼爱好者可以在确保自身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享受垂钓带来的乐趣和放松。

钓鱼爱好者如何应对天气变化对钓鱼的影响?

钓鱼爱好者在面对天气变化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应对其对钓鱼活动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关注天气预报,选择合适时机

  1. 气温变化
    • 鱼类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气温骤降或骤升都可能影响它们的觅食习性。因此,钓鱼爱好者应密切关注气温变化,选择气温较为稳定且适宜鱼类觅食的时段出钓。
    • 一般来说,当气温在15~25℃之间时,鱼类活动较为活跃,这是钓鱼的最佳时段。而高温或低温天气,鱼类活动会减少,需要灵活调整策略。
  2. 气压变化
    • 气压的高低会影响水中的溶氧量,进而影响鱼类的活跃度。高气压时,空气中的氧气更容易溶解于水中,鱼类活动频繁,觅食欲望强烈;低气压时,溶氧量减少,鱼类活动减少。
    • 因此,钓鱼爱好者在出钓前应关注气压变化,选择高气压天气进行钓鱼。

二、调整钓位和饵料

  1. 钓位调整
    • 随着天气变化,鱼类可能会改变其栖息地。例如,在气温骤降时,鱼类可能会游向更深的水域以寻找温暖;而在气温升高时,则可能上浮或游向浅水区。
    • 因此,钓鱼爱好者应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钓位,选择鱼类可能聚集的区域进行垂钓。
  2. 饵料选择
    • 不同天气条件下,鱼类的口味和觅食习性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气温较低时,鱼类可能更喜欢腥味较重的饵料;而在气温较高时,则可能更喜欢清淡或香味的饵料。
    • 因此,钓鱼爱好者应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类口味的变化选择合适的饵料进行垂钓。

三、利用天气变化带来的机遇

  1. 降温前后
    • 降温前后,鱼类可能会因为不适应温度的变化而异常活跃,这是钓鱼的黄金时机。钓鱼爱好者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在降温前后进行垂钓。
  2. 降雨天气
    • 小雨或中雨过后,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会增加,鱼类会更加活跃。此时进行垂钓,往往会有不错的收获。但大雨或暴雨可能会导致水体浑浊,影响鱼类的视觉和嗅觉,降低钓鱼效果。

四、注意安全和舒适

  1. 保暖防晒
    • 在寒冷天气垂钓时,钓鱼爱好者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同时,在炎热天气垂钓时,应注意防晒和防暑降温,避免中暑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 防滑防摔
    • 在雨雪天气或湿滑的岸边垂钓时,钓鱼爱好者应注意防滑和防摔。可以选择穿着防滑鞋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来确保自己的安全。

综上所述,钓鱼爱好者在面对天气变化时,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趋势,灵活调整钓位、饵料和垂钓策略。同时,也应注意安全和舒适,确保自己能够享受钓鱼的乐趣。

如何根据天气变化来调整钓鱼策略?

钓鱼策略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天气变化的准确理解和应对。以下是根据不同天气变化调整钓鱼策略的具体建议:

一、气温与水温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因此气温的升降会直接影响水温,进而影响鱼类的活跃度和觅食欲望。

  • 适宜水温:一般来说,水温在15~25℃之间时,大多数鱼类都比较活跃。也有说法认为10~25℃是鱼儿最活跃的水温范围。
  • 高温天气: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深水区的水温相对较低,鱼类可能会选择下潜避暑。此时,应避免在中午时分出钓,可选择早晚或夜间垂钓,或垂钓深水区。
  • 低温天气:在冬季低温天气下,浅水区受阳光照射升温较快,鱼类可能会上浮或游向浅水区取暖。此时,可选择在晴朗天气中午时分出钓,并尝试使用活饵或腥香型饵料刺激鱼类开口;在连续晴朗的天气里,水温有了明显提升后再出钓效果更佳。

二、气压与溶氧量

气压的高低会影响水中的溶氧量,进而影响鱼类的活动状态。

  • 高气压:高气压时,空气中的氧气更容易溶解于水中,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使鱼类更加活跃,更容易被饵料吸引前来觅食。此时钓鱼效果更好,鱼儿可能会上浮,应适当调整垂钓深度。
  • 低气压:低气压时,溶氧量减少,鱼类会感到不适,活动减少甚至停止觅食。此时钓鱼难度增加,鱼儿可能会下沉,应选择在深水区垂钓或等待天气好转。

值得注意的是,雨天尤其是小雨天气,虽然气压可能略有下降,但雨滴落入水中会增加水的扰动,使上下水层交换加快,从而间接提高溶氧量。此时是钓鱼的好时机。大雨后水位上涨、食物丰富但水体浑浊时,可选择钓近岸浅水区。不过,雷雨天气应避免外出钓鱼以确保安全。

三、光照条件

光照的强弱和变化也会影响鱼类的活动习性。

  • 强烈阳光:在晴朗天气下,强烈的阳光可能会让鱼儿躲到阴凉处或深水区。因此,早晚出钓更为合适,中午时分由于阳光直射水温升高,鱼类可能会躲入深水区或阴凉处。
  • 阴天或多云:阴天或多云天气全天都适合钓鱼,因为光线较弱、水温稳定且溶氧量较高,鱼类分布更均匀,钓鱼机会更大。

四、风向风力

风向风力对钓鱼也有一定影响。

  • 微风:微风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让鱼儿更活跃。此时应抓住有利时机垂钓。
  • 大风:大风天气垂钓较为困难,但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钓位(如下风口位置)、调整钓法(如使用大标稳定法、迎风线弧法等)以及增加饵料诱惑力等方式来提高钓鱼成功率。

五、季节变化

不同季节鱼类的活动模式不同,选择合适的季节和钓位钓鱼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 春季:随着气温回升鱼类开始大量觅食,全天均可出钓,但早晚时分更佳。此时鱼类可能集中在浅水区活动,因此应选择浅水区垂钓。
  • 夏季:夏季是钓鱼的旺季,但中午时分气温过高,鱼类可能会上浮至水面或到深水区域避暑。此时应选择早晚时段进行钓鱼,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中午时段可以选择垂钓深水区或者改变钓法,如钓浮或者使用荤饵钓底。
  • 秋季:秋季是钓鱼的黄金季节,全天均可出钓。但早晚温差大,需注意保暖;同时可根据鱼类觅食习性的变化灵活调整钓法和饵料。
  • 冬季:由于水温低鱼类活动减少,可选择在晴朗天气中午时分出钓,并尝试使用活饵或腥香型饵料刺激鱼类开口。同时要注意保暖和防滑。

综上所述,钓鱼者应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钓鱼策略,包括选择适宜的水温区域、关注气压变化、利用光照条件、应对风向风力以及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钓位和钓法。这些策略的调整将有助于提高钓鱼的成功率和乐趣。

“河冠”级别的钓鱼人,都应该掌握的钓鱼必备知识

在钓鱼界,很多大师不愿意公开他们的实战经验和技巧。这是因为他们担心如果你学会了这些技巧,他们的钓鱼产品就会失去市场。他们有很多徒弟需要教授,根本没有时间来关注每一个钓鱼爱好者。还有一些大师担心“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我愿意将我多年来在库钓中的实战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当然,我并不是大师,只是一个普通喜爱钓鱼的人。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位钓鱼爱好者提升自己的钓鱼水平。

气象条件

1. 湿度 在湿度超过50%以上且没有风的时候,最好不要出门钓鱼。这种情况下属于低气压,鱼不开口,钓鱼效果差。

2. 温差 在春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时,早晚温度较低,中午温度较高。这种情况下,鱼在早晚比较活跃,中午则较少活动。所以,早晚是最佳的钓鱼时间。

3. 水位变化 水位下降一尺,鱼会退至更深的水层。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用长杆就能钓到鱼,关键是找到鱼所在的水层。

适合钓鱼的天气

1. 湿度 湿度要在50%以上。

2. 温差 温差不超过10度。

3. 风速 风速在二级左右,这样的天气适合钓鱼。

4. 水温 水温相对恒定是最好的。如果水温变化较大,鱼的食欲会下降,鱼口不佳。

二、野钓选钓位

活水处

活水区域如进水口或出水口,由于水流动,温差和气压对鱼的活性影响较小,鱼的开口欲望较强。这种位置适用于所有鱼种,一年四季都可以选择。

深浅交界处

深浅交界的地方如包坑坎,这些地方是天然的藏鱼处,鱼群容易聚集。

障碍物多的地方

树枝、草滩、乱石堆等障碍物多的地方,鱼喜欢藏在这些地方,钓鱼效果较好。

钓鱼范围

在岸边15米内钓鱼足够了。那些使用超长杆子的人并不一定能钓到更多的鱼,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钓位。

三、味型搭配

广普型饵料

在野钓时,广普型饵料效果较好。饵料中含有臭腥或者臭虾腥的成分,适用于掠食性鱼类。无论是大鱼还是小鱼,都能被这种气味吸引。

野钓饵料

野钓时,以麦香、玉米香甜为主的饵料效果较好。水温低时,腥多香少;水温高时,香多腥少。根据水温灵活调整饵料的味型,可以提高钓鱼效果。

饵料比例

1. 水库 水库中的鱼较为稀少,常年以腥香搭配的饵料效果最好。由于水域广阔,鱼的密度较低,以腥味为主的饵料能更好地吸引鱼。

2. 浅水湖泊、小河 在浅水湖泊和小河中,香腥搭配的饵料效果较好。小鱼多时,香多腥少;杂鱼少时,腥多香少。灵活调整饵料的比例,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钓鱼环境。

添加剂

很多钓友对使用小药有抵触情绪,但事实上,大多数饵料中都含有小药成分。小药能有效提高饵料的吸引力,让钓鱼效果更好。记住,七分饵料,三分钓技。饵料配置对钓鱼成功率的影响更大,但钓技同样重要。

四、钓鱼技巧与饵料关系

钓鱼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对自然环境和鱼情的理解。七分饵料,三分钓技这句老话告诉我们,钓鱼效果取决于饵料和钓技的结合。饵料配置合理,钓技得当,才能在各种钓鱼环境中游刃有余。

总结

钓鱼是一项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活动,需要耐心、技巧和不断的练习。通过掌握准确抛竿、选漂调漂、提竿时机、溜鱼技巧、绑线组和开饵上饵等基础知识,你将逐渐成为一个钓鱼高手。

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灵活应对各种情况,享受钓鱼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记住,七分饵料,三分钓技,钓技有限,鱼情无限。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帮助你在钓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收获更多的喜悦和满足。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钓鱼本该是钓无定律,文章只为帮助想要了解更多钓鱼知识的钓鱼新手,希望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多多渔获,爱上钓鱼。

长竿短线并不神秘,长竿短线是传统钓的精髓,技术要点详解

估计自入冬以来大家听说过不少次的“长竿短线”,这并非因为大家对长竿短线情有独钟,而确确实实是因为长竿短线是传统钓的精髓,经过数百年的改进与磨合,逐渐成为了冬天乃至春天野钓不可或缺的重要钓法。

冬天适合长竿短线

那么长竿短线只是用长竿然后线短一点就可以了吗?当然可以没毛病,只不过配合一些技巧效果更好而已,单纯的长竿短线也可以用但没有那么好用。这也是为何同样长竿短线不同的钓鱼人渔获相差很大的原因,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密度不同。

下面蓑笠哥来分享一下自己长竿短线的经验,这几年用得比较少,主要原因是这两年在广东没有太多适合长竿短线的钓点,当然也有可能有只是我没有找到(可能因为罗非太多把草给啃了)。但是其他地方适合长竿短线的钓点很多:只要有草洞,不管它多深、不管多冷都可以用。

长竿短线线长很关键

这个杆子到底需要多长、线需要多短,这一点上面目前来说钓鱼圈并没有同意,原则就是:够得着你想要钓的草洞就可以了,不过一般来说大多是用7.2以上的鱼竿,常见的都是采用9米,十几米的也并不罕见。

至于这个线,一般来讲原则就是:竿长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但是长一点点短一点点也没有啥关系。我个人常用的是用3.6的线组配9米的鱼竿,如果草洞很小不好投进去的话那么线组可以只用1.2米左右。因为3.6的线组也是常备线组,不用专门为这个长竿短线做一副线组,用完之后也不会浪费,3.6的杆子可以接着用。

长竿短线选好浮漂

钓草洞最好的浮漂就是七星漂了,因为它能很从容地应对这种钓况:可以钓水皮、不会插入草中、吃口反应灵敏,只不过距离太远的话会看不太清楚,用荧光的、大一点的颗粒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立漂有一种专门钓草洞的小短漂,大约只有十来公分长,有纳米的也有芦苇的,还有用蒜薹自制的。我个人常用的就是大肚小短漂和七星漂,成本低丢了也不心疼,如果你刚开始玩长竿草洞的话丢漂很正常哦!

长竿短线搭配技能:多窝走钓

多窝走钓也是传统钓的精髓(传统钓精髓会不会有点儿多了?),一个草洞里面能藏多少鱼,打那么七八个窝子,这个窝子没有那么就下一个,传统钓的正常操作。如果一个草洞平均只出三条鱼的话,你勤快一点八个窝子就是24条鱼,很客观地对不对?

只不过长竿打窝不太方便,毕竟酒米抛投不了那么远,以我到目前为止的经验就是:用饲料粉末或者便宜商品饵料搓成一个比较圆的球(圆的好抛投,不规则容易抛外),当然你也可以用一个矿泉水瓶子自制一个打窝器,很简单的搜一下就有,这里就不多做赘述。

长竿短线配合多窝走钓的方式能让你的渔获提升好几倍,只不过这种方法不被台钓钓友所喜:太麻烦了。至于打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建议你提前一天晚上打窝,这样第二天去下钩就有鱼,如果当天的话大多数情况下早上打窝下午一两点才会来鱼。

长竿短线最好单钩但不通线

单钩通线其实也无可厚非,传统钓老哥们大多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单钩不通线的可以解决长竿短线钓草洞的几个难题:钩子挂草问题、挂草后损失线组问题。有了主子线之分即使是挂草了也只会损失子线,谁能保证一直不挂草呢?单钩的话就更简单的,能大幅度地降低挂草的概率。

长杆短线活饵是标配

拉饵、搓饵、颗粒都不适合长竿短线,不管你想钓什么鱼,鲫鱼也好、黑鱼也罢,长竿短线钓草洞那都是活饵的天下。你钓鲫鱼就用蚯蚓或者红虫,如果你想钓黑鱼就用泥鳅或者土蛤蟆。再者草洞里面一般也不会有搓饵、拉饵的目标鱼,草鱼、鲤鱼一般不爱呆在这种地方,翘嘴也是不来,整个冬天钓草洞也就鲫鱼好钓了。

况且,钓草洞一般都是要守,没有打频率的空间和时间,拉饵和搓饵的优势也体现不出来。想要时间守得足够长势必要把饵料雾化降低,没有雾化还要用饵料干嘛呢?所以,就蚯蚓,爱吃不吃,蚯蚓不吃什么拉饵搓饵大概率也是不吃的。

长竿短线注意事项:中鱼后要快速把鱼儿飞出水面,所以杆子软了不行,大一点儿的鲫鱼一个滑铲,哦不,一个冲刺就进草了,不容易拉出来不说还容易惊鱼。所以用硬一点、重一点的竿子快速飞鱼上岸才是正紧。

初夏晴天不好钓鱼?换个思路真能爆护!

本文介绍了初夏晴天野钓的经验和思路,包括选择目标鱼、钓位、饵料等方面。强调了灵活变通的重要性,不要死守窝子,可以尝试不同的钓法和饵料。同时提到了蚯蚓作为野钓神器的优点和使用方法。最后强调了浓腥饵料在野钓中的适用性和优势。

雨后天晴钓鱼不行的说法估计很多钓友都听说过,刚开始收费塘盛传,后面慢慢的野钓圈也有了这个说法。要说这个说法完全靠谱吧,它也大概未必十分错——初夏的晴天温差确实很大,加上水温回升更为缓慢,如此大的温差确实有点儿不太好钓。

只要是大水面,不管白天温度有多高,你的脚放到水里面基本上都是冷的,只不过没有冬季刺骨的感觉——事实上初夏的水温真的是一个分水岭,过了基本上水温就高了,但是没有过的情况下还是很冷的。这种情况下野钓如果你还是延续之前的思路,那当然很难会有好的收获,除非目标鱼选择黄尾且水深合适以及选对了时段。

今天来谈谈初夏晴天野钓,这两年在这个季节鱼获都还颇为不错,鲤鱼、鳊鱼、黄尾都有爆护记录(今年上班出钓次数不多,但是单条超过十斤的已经有十来条了)。主要是分享一下经验和思路,什么钓技、线组、饵料、添加剂什么的基本上没有——野钓这些不重要,蓑笠哥的这些东西可能有点儿“离经叛道”,不管是线组还是用饵都是一样,从初夏开始一直到十一月基本上只准备鲢鳙饵料和玉米(老坛和嫩玉米),其他什么小药、添加剂、拉饵一律不用。

根据情况选择目标鱼

到了钓点之后一般不急着下竿选择钓位,先观察一下:看看水面有没有鱼儿频繁打水、看看其他钓友所钓水深以及鱼获。一般来讲,如果水面没有什么鱼儿打的浪花,那么建议你钓4米深以上守一守,这种情况下普通对象鱼一般不怎么开口,时段好可以守一守鲤鱼和鳊鱼。但这种情况你可以换一个思路:去草多的地方钓黄骨鱼、草多的地方看看有没有黑鱼(很好找的,有经验的一点就透)、用抛竿挂臭鱼在有流水且比较深的地方钓大胡子鲶。这种情况也可以抽鲢鳙,但也要看水色,如果是很浑浊的话那么果断放弃,相对清澈的话这种情况是可以抽鲢鳙的。因为你抽鲢鳙即使是抽不到也不白搭,抽完之后换钓底一般来讲会有鳊鱼、鲤鱼甚至会有草鱼。

要是水面鱼儿频繁打水怎么办?可能会有聪明的钓友觉得应该找浅一些的地方,当然这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效果,但首先我们要弄明白打水的是什么鱼。如果是黄尾什么的打水频繁(可以看到黄色的尾巴)那么钓浅完全没有问题(比如2米左右),鳊鱼频繁打水在大水面最好还是钓6米及以上、鲤鱼打水就在打水的附近钓,超过4米就行。鲢鳙频繁打水果断找附近最深的地方抽鲢鳙,从1米左右开始抽(鲢鳙打水的时候可以钓水皮)。

当然初夏晴天的时候鱼儿活跃度很高的机会不多,一般也就早晚可能会碰到很多的鱼儿打水,更多的时候是风平浪静,有时会会有一些小鱼儿打水。但不管如何,只要是晴天,你选择钓黑鱼没有问题、在小入水口钓胡子鲶和黄骨鱼没有问题、在草多的地方钓鲫鱼、黄骨鱼没有问题。你看到别人上什么鱼然后就钓这种鱼那么肯定没有问题——这一点对于鳊鱼不适用,因为野钓鳊鱼钓位特别重要、水底地形很重要,即使是别人能钓到即使是钓了很多你也不一定能钓得到(初夏以及以前是这样,秋季别人能钓到只要你水深合适一样可以)。

蚯蚓初夏必备,你走不了空!

蚯蚓野钓神器,对象鱼广谱很多鱼儿爱吃,买一盒蚯蚓基本上你亏不了!尤其是你感觉窝子里面有鱼但是没有口或者打不到的情况下你挂一条蚯蚓下去很可能有惊喜!因为你用拉饵的情况下,窝子里面进了胡子鲶、黑鱼、鳜鱼、黄骨鱼的情况下,你就只看到浮漂有轻微的动作甚至是有蹭线,但就是没口打不到鱼!这种情况你挂一条蚯蚓下去,水底下有猎食鱼的话基本上不到半分钟就能中鱼。一般这种情况小鱼闹窝的可能性很小:要是小鱼闹窝你用拉饵一样很闹,很容易就判断得出来,不带蚯蚓的话你就只能挂一条小鱼或者弄点儿鱼肉下去试一试了。

可以说野钓你只要带了蚯蚓,基本上很难走空,即使是大水面也是一样的!好多次钓鳊鱼的时候没有口,但是挂一条蚯蚓下去很快就能钓到小鮰鱼、江黄、沙鳅、黄尾什么的,在水库里面经常能钓到黄骨鱼、鲫鱼、青梢什么的。只要能上鱼,不管大小那么继续钓下去一顿吃的怎么样都跑不掉,要知道你守的大鱼很有可能是有窗口期的,窗口期没有到守了也是白守,一旦窝子里面的这些鱼走了就证明大鱼来了,立马换也来得及。

灵活变通,别死守窝子

一个地方打了窝子就舍不得走了这是很多钓友的做法,也不能说错,因为如果你的目标就是大鱼对其他鱼完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那么死守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你打了窝子,半天没有口今天高低又想钓点儿鱼回家的话,那么可以去其他地方转转,看看有没有黑鱼,看看其他不同深浅钓友鱼获如何,拿着鱼竿去抽鲢鳙的钓友下游去钓底试试,抽鲢鳙的时候一般不钓底,但是抽鲢鳙的过程中有很大概率水底回来鲤鱼、鳊鱼。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就选择到抽鲢鳙下手去钓底,不过你动静最好小一点,至少离10米左右,要不然抽鲢鳙的钓友可能会有意见。

饵料要浓腥,抛弃高温用素饵想法

野钓你一年四季都可以用浓腥饵料,尤其是在大水面且比较深的水域,因为这种地方不太可能会有小鱼闹窝。用浓腥饵料最烦的就是有太多小鱼闹窝,这是唯一的弊端,但小鱼闹窝并不影响大鱼进窝的,相反这是一个信号,大鱼进窝小鱼就走了(广东地区的小罗非除外,抽鲢鳙的时候白条除外,大鱼来了它们不会走,有机会就会来嘬一口)。蓑笠哥自己一年四季都用浓腥饵料,即使是用素饵,基本上也是挂嫩玉米、老坛玉米这些,纯素的拉饵搓饵什么的也钓表现不好。有肉谁会吃豆腐?鱼儿也是一样,有高动物蛋白的东西不吃要去吃纯碳水的?除非没得选对不对?

早春野钓对象鱼,根据其习性选择合适的钓点,选对爆护!

中国南北跨度大,钓鱼谚语因地而异。早春钓鱼需选对对象鱼,根据其习性选择合适的钓点。鲫鱼、船钉子、鲢鳙、黄尾和鲮鱼等是早春好钓的鱼种,不同鱼种喜好环境不同。钓鱼需耐心,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才能享受钓鱼的乐趣。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有用

中国南北跨度很大,有的地方关于钓鱼相关的“谚语”可能是在惊蛰、有的可能是清明,而有的地方可能全年都没有什么鱼儿闭口、开口的概念。就比如两广的钓友一年四季都是很好钓鱼的,长江流域的钓友到了惊蛰才比较好钓,而北方的钓友大概要等到清明。

早春对象鱼选择很重要,因为各种鱼儿活跃的水温区间不同、繁殖的时间不同,有的鱼还没有结束冬眠觅食呢,有的鱼也还没有变换栖息地(尤其是江河里面,鱼儿有洄游的习惯)。选对了对象鱼然后根据对象鱼的习性来选择合适的钓点,这样才不会走空。

蓑笠哥发现:野钓的时候你能遇到在同一个钓点以不同目标鱼为目标的钓友,但仔细想一想的话也不是很科学:有的钓点注定不会出某一种鱼,当然也有的钓点几种鱼都会出。比如草区会出黄骨鱼、鲫鱼、黑鱼、小鲤鱼,水底平坦或者有坑的深水会出鲢鳙、鳊鱼、草鱼、鲤鱼,有微流的细沙底部会出黄尾、船钉子、银鮈、虾虎……总之不一而足。总之就是:每一种对象鱼所喜欢的环境、水深、温度区间都不同,并不是说你用目标鱼的线组、饵料、窝料就行了,钓点最为重要。

对象鱼很重要!小鱼也能爆护

早春野钓鲫鱼

这是早春最好钓的鱼了,可能没有之一,从各种纬度上面来讲都是最好钓的,只不过有些钓点的鲫鱼很少,比如大型没有草的江河里面就很难遇得到鲫鱼。其他的什么小河沟、堰塘、运河、水渠、水库……绝大部分有水且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的地方就会有鲫鱼要不就是非洲鲫鱼。鲫鱼全年活跃,尤其是早春特别活跃:马上要产卵了,憋不住了。当然早春的小鲫鱼也慢慢多了起来,

早春的鲫鱼喜欢草,完全没有草的地方基本上不用考虑,有草的地方不管是枯草、金鱼藻什么的都行,枯萎的水葫芦附近效果最棒、涨水之后淹没的蒲草、芦苇也很好。反正混水水深50CM以上,清澈的一米以上有草的地方钓就大概率有鲫鱼。

早春钓鲫鱼

早春野钓船钉子

记得今年大年初十左右下过两天雪,那两天钓船钉子的卖80元一斤,但现在价格没有那么高了,大约40一斤左右。今年蓑笠哥钓了几斤船钉子吃:刚开始吃的时候特别美味,就是有点儿费酒,后面吃貌似也就这样了。

船钉子在早春特别活跃,但船钉子这个鱼有的地方不打窝能连竿,但是没有的地方你打多少窝子都是白搭:它们喜欢细沙底、有流水的地方,江河里面那种回水湾最多、激流下方的回水湾最多。当然如果你不太会找的就拿着5.4的竿子沿着江河一路试,丢下去一分钟没口就换地方,直到丢下去有鱼的地方就多钓一会儿。

当然你要是能找到我上面所说的地方那是最好,当然有时候也有可能守不到,比如光线特别强烈的时候(出太阳)大约早上10点到下午4点口不怎么样,黄金时间就是一早一晚光线不太好的时候,太晚了也没有。

船钉子好吃!

早春野钓鲢鳙

白鲢开口比较早,甚至不能说早因为全年基本上都开口,只不过早春需要钓深一些(2.5米左右),鳙鱼要看运气,早春也有气温达到20-25摄氏度的时候,只有这种情况下才能有一定的概率能钓得到。喜欢野钓鲢鳙的可以抱团取暖,因为这个季节的鲢鳙必须连续在一个地方有人抽几天才有可能会来,一个人在一边很难有鲢鳙会聚窝。

蓑笠哥今年抽鲢鳙上鱼时间比较早,大年初九就上了一条九斤多的白鲢。当地抽鲢鳙的人比较多,几乎每天都有人抽鲢鳙,但是上鱼的并不是很多,通常一天就几条,同一个钓点最多一天出过九条,抽的人大约有三十人左右。不过要看密度,曾经在广东早春一晚上抽过一百多斤爆护的,那个钓点很特殊,符合鲢鳙密集的特点。

早春钓鲢鳙

早春野钓黄尾

黄尾是相对耐寒的鱼种,所以早春完全可以钓了,就在这几天野外藜蒿可以吃的时候黄尾大规模活跃,晴天或者暖阴天甚至能看到黄尾在湾子里面打水露出尾巴或者背鳍。早春的黄尾个头普遍比较大,一斤左右的特别多,三四斤的也有可能。但如果你想要钓大黄尾,那么你需要钓得稍微深一些(2-3米左右),如果一般的黄尾那么1.5米水深足矣。

黄尾容易爆护!早春野钓鲮鱼

鲮鱼也是全年都可以钓的鱼,只不过早春钓的鲮鱼个头比较小而已,不过野外的环境很难说,钓到泰鲮、麦鲮很过瘾但不好吃,钓到土鲮好吃超过一斤的才过瘾。土鲮超过一斤半的清蒸很棒、低于一斤半的可以做豆豉鲮鱼。

这个季节钓鲮鱼选择二道坎、涨潮时候细沙附近很棒,小入水口冲积出来那种沙地下面洄游很多鲮鱼——鲮鱼喜欢吃青苔,如果你发现一个地方水底有很多丝苔那么不要在这里钓,没有鲮鱼来吃肯定不聚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