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夫妻湖边钓鱼遭无耻老鹰抢食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11日报道,加拿大一对夫妇正在安大略省的枫叶湖钓鱼,不巧一只老鹰突然飞过去叼走了他们的鱼,这一幕被妻子J•温斯(J.Wynans)抓拍到并上传至YouTube,引发围观。
老鹰偷鱼在安大略当地十分常见。当时这名男子戴着一顶帽子和一副太阳镜,正坐在湖边钓鱼,突然一只老鹰从树上俯冲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叼走他的鱼。该男子忍不住骂道:“真是太不要脸。”(实习编译:董瑶 审稿:朱盈库)
Archive for the ‘ 新闻 ’ Category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11日报道,加拿大一对夫妇正在安大略省的枫叶湖钓鱼,不巧一只老鹰突然飞过去叼走了他们的鱼,这一幕被妻子J•温斯(J.Wynans)抓拍到并上传至YouTube,引发围观。
老鹰偷鱼在安大略当地十分常见。当时这名男子戴着一顶帽子和一副太阳镜,正坐在湖边钓鱼,突然一只老鹰从树上俯冲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叼走他的鱼。该男子忍不住骂道:“真是太不要脸。”(实习编译:董瑶 审稿:朱盈库)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热爱钓鱼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商品饵料也在日新月异的飞快更新着。这也让很多钓友在选择的时候迷失了方向,下面就商品饵料中神秘的“小药”,来解说一二,以便钓友们在以后的选择上多一份自己的主张。
小药的本质
诱鱼添加剂(俗称钓鱼小药)就组成来分,大体分有二类,一类是化学合成的,一类是利用天然动植物提纯的(也叫浓缩)。这二类小药区别是什么呢?
化学合成小药(不含蛋白质,就是说没有营养),天然动植物提纯的(里面含蛋白质,有营养)。这才是二类诱鱼剂最本质的区别,这区别有什么意义吗?
很多钓友通过实践有这样体会,很多诱鱼剂针对新鱼效果很好用,但针对老鱼效果不明显了,有些还有反作用,很多人会说是鱼,有警觉性了,不敢吃了,这说法有道理,但更深层另有原因。这要先由化学合成小药诱鱼原理说起。
化学合成诱鱼原理,是用一些化学物质,合成一些鱼已知、吃过食物味道,来唤起鱼大脑中对好食物味道的记忆,诱使鱼过来、吃饵。
但化学合成的鱼吃过后(含鱼脱钩、散落水底饵),不在吃或少吃是因为,这味道的食物少有营养。鱼为了生存,就是有危险有营养的食物,鱼还是会过来吃饵的,只是鱼吃饵的方式方法诡计多端了些。玩竞技或钓黑坑老鱼时,大家配制的饵的味道很相似,他为什么上鱼,你不上鱼,但就小药来说,这些可能会帮你,打开另一个思路。提纯天然物质,这类小药,才是老鱼滑鱼克星。
只看小药的价格我们无法分辨,是化学合成的还是天然提取的,这里介绍三种分辨方法。
看一看:合成的色彩鲜艳,鲜艳的炫目。
闻一闻:合成的味道刺鼻,香的邪乎。
摸一摸:合成的很平滑,没有涩感。
使用小药的一般规律
使用小药也要配合天气、气温、水温、鱼情的,恰当使用惊喜连连,不当使用,不见效果。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何在最恰当的时候使用,也是有很大的学问的。
1.鱼在极度惊吓的时候,适当添加小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理由:把吓跑的鱼儿用小药招过来,以提高中鱼率。
2.自然水域,使用含高蛋白质类(蚕蛹浓缩液、虾浓缩液)。理由:自然水域食物缺少,鱼对高脂肪、高蛋白质味道的饵料更有偏爱。
3.钓位拥挤,钓场人多的时候。理由:小药可以更好的发挥打窝的效果,钓场人多,打的窝也多,很难聚鱼。
4.肥水水域,使用甜味型(蜂蜜、蔗糖……)。理由:肥水中食物多,鱼对食物需求不迫切,但甜味类型对鱼意味着更高的能量,更易消化食物,所以更能提升鱼的食欲。
5.夏天天闷水中缺氧,鱼有警觉性、鱼有病等原因造成鱼不开口。使用水果香型类(草莓、香蕉等)草本清香类(玉米香精、藻元素等)。理由:草本植物类清香在水中穿透力更强,味性更能接近于自然,更能刺激并诱鱼开口。
6.天气极度寒冷(一般零下的时候)。理由:鱼的嗅觉退化,游动速度缓慢,此时要用比重轻,有味道的饵!要大量添加小药(粉末状的小药不要超过 10%)。
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小药,我们要了解不同季节钓鱼用饵的一般原则是什么,先找准一般的规律,以及鱼爱吃的味道,在考虑在饵料里面加什么药,提高中鱼率!
包括鲤鱼、青鱼、草鱼、鲢鱼在内的8种原产亚洲的鱼类被美国视为最危险的外来鱼种,美国政府甚至欲花180亿美元修巨型堤坝,防止“亚洲鲤”进入五大湖区。日前,美国亚洲鲤专家组Jim Garvey一行分赴上海、武汉、重庆,与中国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长江水产研究所,西南大学和中国TNC(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专家就如何解决美国入侵物种亚洲鲤鱼问题进行调研考察。“这次美国专家访华的目的之一也是考察中国的鲤鱼销售市场,为在美国成灾的“亚洲鲤”寻找商业贸易的可能性。”
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区淡水项目专家杨波告诉记者,美国专家们不仅参观了上海水产市场和武汉的水产加工厂,还亲自品尝了红烧鲤鱼和鱅鱼头泡饼等美食,看到了中国亚洲鲤鱼消费市场的需求。
为清洁水体引进趁洪水泛滥大量繁殖
亚洲鲤鱼“入侵”美国,要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当时美国政府为了清洁水体,就从东南亚进口了一些包括大头鱼、鲢鱼、草鱼在内的8种亚洲鱼类,投放到南部部分养殖湖区。10年后,湖区遇上洪水,这些亚洲鲤鱼就趁乱逃到野外并开始大量繁殖。
“亚洲鲤”什么都吃,每天能摄入相当于自身体重40%的水草和浮游生物。它们有些可以长到4英尺(约合1.2米)长,体重可重达100磅(约合45.4公斤)。这些入侵的“亚洲鲤”跟原有鱼类争夺食物和空间,对美境内的生态系统形成了威胁。
根据较早前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美境内亚洲鲤鱼的泛滥成灾,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俄亥俄州的桑达斯基河以及伊利湖的一条支流。有的数据更耸人听闻:在美国的一些河流中,亚洲鲤鱼的数量已占鱼类总数的90%。
美国科学家认为,亚洲鲤鱼生长迅速、体形庞大,在五大湖中几乎没有天敌,也没有竞争对手。它们不仅吃光所有本土鱼类赖以生存的食物,而且繁殖迅速,很可能会破坏湖区生态平衡,甚至给湖中其他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
这引起了不少美国民众的恐慌,一旦这些鱼进入美国鱼类主产区——五大湖区,该地渔民赖以生存的鲑鱼捕捞将会受到重大影响,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一旦亚洲鲤鱼流入几乎贯穿美国的密西西比河,那么将会有31个州受到影响。
美国农业部官网甚至提醒美国市民不能持有活的亚洲鲤鱼,也不能携带该种鱼跨州,即使是已经死亡的亚洲鲤鱼,也不能扔进新的水域。
“部分亚洲鲤鱼已成功迁移至一些更大的河流与湖泊,例如伊利诺伊州的伊利诺斯河。密西西比河已经发现了“亚洲鲤”的踪迹,虽然还没有大面积入侵的证据,但密西西比河流域生态系统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Jim Garvey告诉记者。
美欲花费180亿美元修巨坝控制扩散
为阻止这些生命力和繁殖力都很强的鱼类继续肆虐美国水域,当今奥巴马政府已累计花费了近2亿美元,主要是侧重于治理芝加哥地区的湖泊与水道,并为密西西比河流域及密歇根湖筑起了电气化的围栏与屏障等。但也有批评者指责说,联邦政府所做的一切根本无法有效控制。
今年1月,美国主要水利机构——陆军工程兵团就提出8项提议以阻止亚洲鲤鱼北上,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巨型堤坝的建设工程。据悉,该工程如果动工,将耗时25年,花费高达180亿美元。
但方案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舆论界多方的不同声音。有反对者担心,此举劳民伤财,不切实际,等堤坝建好,亚洲鲤鱼可能早已“统领”五大湖区。
Jim Garvey告诉记者,“这些鱼在受惊时会跃出水面,然后以自由落体方式下降,这对于小船上的渔民来说是相当危险的,不久前就有亚洲鲤跃出水面直击渔民脸颊的事件上演过。”
据悉,美国政府甚至曾经呼吁过市民食用亚洲鲤鱼,但当地市民认为亚洲鲤鱼有很重的土腥味,又多刺,不宜食用。
早在2011年,中国市场就出现了美国进口的亚洲鲤鱼,但因为中国人偏爱鲜鱼,长途跋涉的美国亚洲鲤鱼既没有价格优势又是冰冻的,所以销量一直很差。“目前,主要是销往餐馆或者做成鱼丸等深加工产品。”JimGarvey告诉记者,伊利诺伊州就曾投资200万美元更新州南部的私人企业设备,使其具备加工鲤鱼的能力,但效果依然不够显著。
美国中国联手“治理亚洲鲤”或可双赢
Jim Garvey表示,从2008年起,长江渔业资源委员会与TNC(大自然保护协会)开始了多年的友好合作。在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下结为“长江-密西西比河”绿色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强跨流域、跨文化的合作,除长渔委和TNC外,而“治理亚洲鲤”项目仅仅是我们合作当中的其中之一而已。
此外,“长江-密西西比河”绿色合作伙伴关系的合作伙伴还包括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美国农业部、中国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等机构和部门,以及卡特彼勒公司、三峡集团公司等企业的参与。
Jim Garvey说:“我们的合作一直很密切且友好。在美国有很多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专业的资源管理者、商人和渔民。我们希望双方的知识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控制亚洲鲤鱼在美国的蔓延,还可以帮助中国在长江恢复亚洲鲤鱼。”
Jim Garvey还告诉记者:“这次我们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我们的伙伴关系,并确定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下一步合作。我们会见了在武汉淡水渔业研究所的科学家,此外,南伊利诺伊大学在重庆海域与西南大学达成了一项交换生项目,研究重点正是亚洲鲤鱼。”
有关专家表示,关于美国帮助中国在长江恢复亚洲鲤鱼项目,还应经过科学论证才能施行。
新报记者任博
中国网友调侃:组团到美帮“吃”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亚洲鲤”在北美肆虐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不少中国网友的热烈讨论,他们表示要组团去美国吃剁椒鱼头,并戏称如果美国政府将修堤坝的钱用于支付中国游客的机票和住宿,美国的困境将会大大缓解,还能带动当地其他消费。
难怪有人如此调侃:“大部分移民美国的中国人住在洛杉矶、纽约这些地方,因为这里的中餐馆比较多。如果大部分中国人住在密西西比河两岸,和寒冷的五大湖区,亚洲鲤鱼的问题,早就被我们红烧或者清蒸掉了。”
此外,还有网友更加有想象力,认为这会是一个平衡美国财政赤字的潜在办法:“如果美国人不爱吃鲤鱼,他们可以出口到中国,以代偿部分债务。”当然,也有网友认为,美国人并非不爱吃鲤鱼,而是不会吃,让他们尝尝中国厨师的手艺,恐怕会在一定程度上勾起他们对于野生“亚洲鲤”的食欲。
在美国的河流里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曾备受吃货们惦记,如今上网就能买来美国进口淡水鱼做水煮鱼、剁椒鱼头,你会捧场吗?
让网友们惦记的美国亚洲鲤鱼“杀回”国内,还打着“拯救美利坚”的旗号,美国亚洲鲤鱼其实是淡水鱼“大杂烩”,包括我们熟悉的草鱼、白鲢鱼头、花鲢鱼头、鳙鱼头等,还有鱼丸制品。从5月24日开始,淘宝聚划算开售美国进口冷冻野生淡水鱼,产品包括鱼头、整鱼、鱼丸、鱼肠等,号称产品纯野生,没有泥腥味,吸引不少网友下单。
不过,记者发现,美国鱼头售价比菜场鱼头高出不少,还是冷冻的,价格有直逼千岛湖有机鱼头的架势。也有人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冷冻淡水鱼鲜度和口感都要打折扣。那么,美国亚洲鲤鱼们是怎么漂洋过海的,为什么会在当地泛滥成灾,这次变成“冰冻体”回国到底能不能被挑剔的娘家吃货们认可?先来科普一下。
美国人不爱吃的亚洲鲤鱼泛滥收购价每斤仅人民币1.6元
“美国亚洲鲤鱼”不是一种鱼的名称,而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鲤科鱼类的统称,它们都是国人盘子里的常见品种。1963年,草鱼先被美国引进,成功控制了水生植物的疯长。19世纪70年代,吃水螺和蚌类的黑鲤鱼,以及胖头鱼和银鲢被美国引进。为了清洁水体,亚洲鲤鱼也算是引进的“特殊人才”,它每天能吃相当于自身体重40%的水草和浮游生物。
美国人吃鱼不喜欢吐刺,亚洲鲤鱼们身上到底有多少刺、又多容易被误吞,大家都懂得,所以在美国人的餐桌上,“亚洲鲤鱼”很不受欢迎。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天敌也很少,导致其已在美国一些河流中泛滥成灾,威胁到了本地鱼种的生存。美国曾投入巨资整治,甚至放出了电网、拦坝等种种大招,但收效甚微。当地人民眼睁睁任由肥大的野生亚洲鲤鱼满天飞,只能组织捉鱼大赛捕捞它们,但是抓到了,也没什么人吃,反倒是让彼岸的中国人民看得口水直流。
国内不少吃货们“献计献策”,替美国人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在密西西比河边就近开个餐厅;快快加入中国肯德基豪华午餐;把建拦截鱼类大坝的钱拿来免费支援中国人旅行吃鱼;派五百个中国厨师过去,然后在美国整一个节目叫《舌尖上的美国》等等。2013年、2014年,出产有机鱼头的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高管,曾经组团去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考察当地野生亚洲淡水鱼的情况,发现青草鲢鳙等鱼类的收购价格在美国低得惊人,每斤大约仅折合人民币1.6元。
“美国的花白鲢和鳙鱼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河道里,运动量大,肉质特别紧实,吃起来和国内鱼头绵软的口感不同,味道的确不错。”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一位高管说:“我们当时想在当地投资淡水鱼加工产业,还特地查看了当地的水质报告,水质没有污染。”
鱼头运到中国就涨价8成是运费
和市场上的淡水鱼相比,网销的美国进口淡水鱼的价格却并不便宜。比如,4公斤重的草鱼,包邮价198元;1公斤重的白鲢鱼头,售价68元;1公斤以上的花鲢鱼头,售价88元;1.5公斤以上的鳙鱼头,售价108元。
为什么在美国收购价那么低,存货又那么多(根据美国水产协会的统计,美国亚洲鲤鱼的存量是40亿吨),而且没有人吃的亚洲鲤鱼,到中国就身价暴涨了呢?记者了解到,这次美国亚洲鲤鱼的电商分销活动,是由来自美国伊利诺亚州的“大河渔业集团”发起的。昨天,记者致电该公司中国区负责人Allen。
“早在2005年,我们就发现把亚洲鲤鱼出口到中国去的商机,当时仅和水产批发商合作,主要分销渠道是企事业单位和餐饮机构,业绩并不理想。2014年,我们正式在中国成立分公司,希望通过电商渠道出口美国亚洲鲤鱼,现在每天的加工量大约是50吨,这次聚划算活动是公司成立后第一单网上试销。”
Allen说:“多年来,唯一消费美国亚洲鲤鱼的是当地的犹太人,后来也出口到中东一些国家。一直没能端上中国餐桌的原因是,物流成本实在比较高。在美国只要有捕捞资质,就可以捕捞亚洲鲤鱼,成本几乎接近于零,但如果要加工、速冻,卖到中国,中间环节的成本会占到80%以上,从这三天的交易情况看,销量并没有我们当初预计得好。”记者也了解到,鱼头和整鱼从美国进口走海运,全程冷链要大约45~50天,才能到消费者手中。这次销售的鱼丸和鱼肠产品,是将鱼糜进口到中国工厂后,再加工出售的,周期就会更长一些。
美国冷冻鱼头据说味道不输千岛湖鱼头
聚划算曾发起德国大闸蟹团购,但由于手续等问题,爽约了当年的中秋节,这次美国亚洲鲤鱼团购会不会也遇到那样的情况?聚划算公关人员说,此次销售的美国淡水鱼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目前商家已经完成了进口淡水鱼前期所需的报关单、检疫、税单等,不会爽约。
随着东海即将进入休渔期,眼下已进入了淡水鱼消费旺季,很多人认为,美国的淡水鱼再好,它也是冷冻的,鲜度和口感肯定要打折扣。“我最讨厌淡水鱼的泥腥味,看商家介绍说美国的淡水鱼没有泥腥味,不喂饲料,水质无污染,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也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质疑。
“亚洲鲤鱼一般有几十年可活,有泥腥味的鱼,只要在家里用清水养三天就能除味了。鱼肉的泥腥味是来自水中藻类和细菌的代谢物,一般冬天吃的鱼,不会有泥腥味,是因为冬天池塘的水质相对干净。”浙江省淡水研究所养殖室陈建明主任说。
陈建明说:“野生鱼类是不是没有污染,这要看生长环境和周围工业分布的情况而定。国内淡水鱼确实都是养殖的,但饲料喂养也不添加药物,关于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国家是有严格的停药分解期规定,美国的水产养殖业也一样有这样的规定。”
“这两年,也有国内企业希望从美国引进亚洲鲤鱼的产品,首先从个头上来说,美国大鱼头比本地的要大很多,通常都是几十斤上百斤的个头,我品尝对比了冷冻进口大鱼头和本土大鱼头,感觉进口鱼头的味道并不比国内的鲜货逊色。”浙江工商大学水产加工研究所戴志远教授说:“国内捕捞周期短,吃到鱼肉口感偏绵软;美国野生亚洲鲤鱼生长周期长,肉质和口感其实比国内更好。”
澳大利亚政府宣布一项耗资1500万澳元的计划——向河流中释放一种疱疹病毒,以清除该国最臭名昭著的鱼类病害。
自从1859年被引入,鲤鱼令澳大利亚本土鱼类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尤其是在默里—达令河水系,如今它们已占到鱼类数量的80%。
来自澳大利亚国家科研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科学家花费7年时间,调查了一种针对鲤鱼的疱疹病毒株——鲤鱼疱疹病毒3型在对抗这些入侵者方面的潜力。严格的测试证明,该病毒能杀死70%~80%的鲤鱼种群,但不会伤害到本土鱼类物种以及小龙虾、鳗鱼、鸡、老鼠、青蛙、乌龟等。
来自CSIRO的Ken McColl介绍说,这种疱疹病毒对鲤鱼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它会攻击鲤鱼的肾脏、皮肤和腮,并且让它们难以呼吸。“病毒会在鲤鱼体内繁殖7天左右,而从最初的疾病迹象出现到鲤鱼死亡,仅需要约24个小时。”
不过,McColl同时表示,正如任何病毒一样,抵抗力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我们或许将拥有2~4年的窗口期来真正利用这种病毒。”
澳大利亚南部莫瑞河遭遇了生物入侵,而主角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鲤鱼。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莫瑞河遭遇到了外来鲤鱼的入侵,而它大量繁殖后,严重威胁了本地鱼类的生存空间,所以必须要清除它们。
为了消灭这些鲤鱼,澳洲政府将在莫瑞河施放鲤鱼疱疹病毒(herpes virus),并希望在2045年以前,消灭这上百万条鲤鱼,据悉政府预计要花费约7379万元人民币。
看到这样的事情,大家是不是觉得很不可理解,其实也没啥,因为国外从来都不吃鲤鱼的。
☆记者问一位大爷说:大爷,您腿脚这么灵活,精神这么旺盛,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 大爷说:风吹,日晒,起早,贪黑,熬夜,一天两包烟,冬天-30度冻半夜,夏天晒的脖子直脱皮,骑着个破车到处的颠,一日三餐不定时。一年365天要保证天天在野外亲近大自然。 记者:啊?大爷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大爷:背着钓箱到处喂鱼的 记者:那大爷您今年高寿? 大爷:25了。。。
国外一名男子河边钓鱼,他发现远处河面有什么东西翻滚着,没想到靠近之后看到有趣的一幕。
水中翻滚着的是一条抓鱼的蛇,这条蛇紧紧咬住了一条鮰鱼。
不过鮰鱼可不想就这样被吃掉,它在水中奋力挣扎。(为什么感觉这张图鱼的表情莫名喜感…)
不过战斗结果很明显,鱼人显然干不过蛇女…
鮰鱼被蛇拖到了岸上。
一直拖到离河边足够远的地方,蛇才开始进食。
不过看起来这条小蛇想吞吃这条滑滑的鱼还是个不小的问题,小蛇试了好几次都无法把鱼吞进肚子。
英國東約克郡(East Riding of Yorkshire)的霍珀(Ron Hopper)去年為了慶祝退休,和兩位好友前往泰國釣魚,本來相約今年再去一次,但他去年12月不幸罹癌去世。兩位老友依照遺願帶他同行,並把骨灰做成魚餌,沒想到竟釣上180磅(約81公斤)的大魚。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霍珀和菲爾布萊斯(Paul Fairbrass)、戴爾(Cliff Dale)去年結伴到泰國度假,本來打算今年再舊地重遊,不料64歲的他在去年12月確診患有肝癌,短短3個禮拜便去世了。
霍珀在離世前幾天和兩位老友提到,因為太懷念那段美好的旅程,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撒到泰國湖裡。好友依約帶著他的骨灰同行,並做成魚餌來釣魚,沒想到一隻超大的巨暹羅鯉就這樣上鉤了,對此他們都認為是天意。
图为浮出水面一只目测约1尺长的“铁背鱼”。
敦煌月牙泉再现罕见“铁背鱼,引游人围观。5月1日,国际旅游名城敦煌著名景点月牙泉内出现了罕见鱼种——铁背鱼,其浮出水面的景象引大批游客围观拍照。
事实上,这种多年鲜见的敦煌“土著”鱼种在月牙泉中已销声匿迹多年。在去年7月下旬,月牙泉也曾出现过场面更为壮观的群鱼浮出水面,并被游客抓拍到。不过,此后又再次从民众视线中“消失”大半年。
根据网友上传的实拍视频呈现,5月1日出现在月牙泉里浮游的“铁背鱼”约有二三条,不过目测约有1尺长的“个头”较1年前亮相的鱼群普遍要大了不少,游客的围观亦未惊扰到它们悠闲觅食。
目前,当地官方没能确切地解释这一并不常见的现象起因。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官方一系列严格的生态治理措施之下,月牙泉连续下降多年的水位,在近年逐渐恢复并保持在1.5米左右,而且时常会出现泉水上涨溢出围栏的景象。
位于敦煌城南7公里的鸣沙山北麓的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因“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其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弯曲如新月。坊间流传,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七星草、五色沙。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1 | 2 | 3 | 4 | 5 | 6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