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 技巧 ’ Category

黑坑江湖小小鲫瓜自制钓鲤鱼饵料配方

小小鲫瓜黑坑江湖栏目嘉宾之一,游钓全国各大黑坑,经常爆护,很多钓友对其使用的饵料非常感兴趣,小小鲫瓜应广大钓友要求把配方公布。但是全国各地黑坑的情况各有不同,也没有哪一款饵料是万能饵料,广大钓友不要太迷信配方,只能作为参考,根据当地鱼情在配出相应味型的饵料。
第一套鲤鱼饵料:卓立特的,窝子:大红鲤,荒战,拓荒鲤,拓荒源,王者诱,鲤旋一样一袋,友谊颗粒粉或草二颗粒粉5大量杯(200毫升那个),或用当地最流行的颗粒粉代替,手食抓出窝子一部分,抓一把荒食,两把无双,(大致两杯窝子,荒食加1/4杯,无双半杯)手食窝子都用红糖水开,(红糖15-20%)都加酒米,可以适当添加丸九状态饵料减轻比重,如轻麸!
钓鲤鱼饵料
第二套鲤鱼饵料,纯丸九,当地最常用的颗粒粉60%,天下无双,荒食,三色鲤1:1混合30%,超诱10%!
钓鲤鱼饵料配方
现在鲤鱼大致就分为四大类型,大枣味,大麦红薯味,香味和颗粒味型,大致两量杯(200克的量杯)手食大枣和大麦红薯添加大拇指指甲盖一个半那么多,香味可以添加适量锦龙鲤,大致量两量杯(200克的量杯)锦龙鲤添加1/4杯,颗粒味型不用添加了,我这套就是颗粒味型为主的!您得看您玩的坑偏向于哪种味型,最常见组合:鲤鱼我一般神聚大麦红薯或大枣(步步高)加些果香类小药适当提香
钓鲤鱼小药
另外对待臭底,水肥的坑可以在以上基础上加些大香类型小药,如速杀,猪母乳之类的,酱层厚的坑,饵料要多加状态饵,比如麸子,减轻比重,同时用大号浮漂,吃铅些的,可以很好的把饵料从酱层里牵出来
钓鱼小药
泡小米大致量是:6斤小米,6袋来得快VB(鲤鱼酒米就用鲤鱼的来得快),半斤蜂蜜,一斤曲酒,可以加您平时喜欢用的小药,药量要您自己掌握,味道大的少放,味道小的多放,即能同时闻到药味和酒味为最佳!不放药也能使用!我现在就不放任何药,因为钓的多,太费,而且我放米狠!如果想变成红色的就是大型市场卖调料的地方,买没味道的食用色素加酒米里!
酒米配方

避免鲢鳙鱼闹窝的技巧

有时钓者想钓鲤鱼、鲂鱼等,在垂钓前打的窝子,因投的诱饵气味较大,引得成群的链鱼、鳙鱼前来寻饵。它们先是自上而下地追索下沉的大颗粒饵料,后是自下而上地细食小颗粒饵料。这样上下左右地游动,在撒窝区域徘徊很久,然后才离去。垂钓者的诱饵结果都撒到鲢鱼、鳙鱼的口中了,不得不再补窝。可是一旦补窝,它们不但很快折回,还会招来其他小鱼群聚餐。如此打窝、补窝,连续几次,鲢鱼、鳙鱼会越聚越多,浩浩荡荡地在水面欢腾跳跃。如此的戏耍,使得鲤鱼、鲫鱼、鲂鱼、草鱼等鱼均不愿与它们为伍,而垂钓者的本意并未想钓鲢鱼、鳙鱼,钓饵也是为其他鱼准备的,鲢鱼、鳙鱼成了捣乱者。 碰到这种情况,不妨用下列几种办法一试:一是“换”:即停钓几十分钟,待水中鱼儿把诱饵食完游走后,换上气味较小的诱饵重新打窝。二是“变”:即变换垂钓点,找水浅一些的水域下竿。三是“打”:诱引鱼的窝子不是用手撤,而是用海竿、炸弹钩打到深水区的水底。这样回避中、上层的鳙鱼、鲢鱼有一定效果,四“改”:即随机应变,更换鱼饵,专钓鲢鱼、鳙鱼。

海竿与矶竿的区别

很多钓友在垂钓自然水面时,常使用抛竿,抛竿成为休闲钓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被广大钓友所接受,并且多次举办了全国性的抛竿比赛,抛竿己被认定为一种钓法,其适用性极大,可远攻,可近取,可博超大鱼,可速取中小鱼,又可钓不同水层,具有很好的广泛性,又有极强的针对性,广大钓友对此极为喜爱.抛竿钓法所使用的工具称之为投竿,投竿可分为普通投竿和远投竿,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海竿和矶竿两种,有些钓友对此认识不清, 1,结构区别:矶竿一般在一节装有三到四个导线环,二节装有二到三个导线环,三节装有一到二个导线环.而海竿每节只有一个导线环. 2.材质区别:矶竿多为碳素竿,海竿多为玻璃纤唯竿.   3.价格区别:矶竿较贵,海竿便宜. 4,主攻对象区别:矶竿适用广泛,海竿次之. 5.品种区分:矶竿种类极多,不但有长短区分,且有软硬区别<号数代表>,以及含碳量的区别,海竿一般只有长短区别,种类较少. 6.主要功能的区别:海竿因其较粗硬,故适合远投,及攻去体型较大的鱼体.而矶竿因种类众多,即可远投攻大鱼,又可速攻大小鱼,及中近距攻击中小鱼体,且所配合的技法远远多于海竿。

底栖鱼为何离底变层的几点影响因素

          底栖鱼主要是指在海洋底层附近生活的鱼类。除海沟深处外,几乎所有的海洋底层都能见到,特别是在大陆架,不论是种类还是个体数量都很丰富,但是随着深度的增加,种类和数量都逐渐减少。例如中国东海的鲷、、惠曾、海鳗鲡和北太平洋的鳕鱼,鲽鱼,鲪鱼等都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其中多数种为了摄饵、产卵和越冬而进行洄游。但有一定的范围限制,即使是同种的鱼类也会形成地区差异的群体。在日本近海南方系的种类夏季可近岸边,冬季深入下层。而北方系的种类则相反,有夏深冬浅的移动倾向。有时对湖泊或河流底层的鱼如镰柄鱼或拟鲨等也称为底栖鱼,但通常在这种情况下称之为底层鱼。底栖鱼是为何会离底变层呢,今天我们说说几点影响因素。

一、夏季,除了趋温趋氧原因外;小阵雨天气和雨后,鱼在水面跳跃嬉戏的情况多见,原因不确,但这种天候条件下底层照样聚窝吃食,鱼呈全层极端活跃的景况。…大暴雨天气,造成陆地泥水(或化肥污染物等)大量灌入坑塘或河流,同样会影响鱼类正常呼吸,甚至导致长时间停食现象!…冰雹等特殊冷雨水流骤然流入底层,会使鱼儿被迫上浮到相对水温较高的中上层区域暂避。

二、暮春、整个夏季、乃至秋季高水温期,如果水域底层的溶氧低于鱼的耐受底限时,鲤鲫均可能离底上浮。大家知道,水溶氧的分布以水表层最多,然后随水深递减。水溶氧多少与气温水温、天气气压、水质肥瘦乃至空气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气候条件与水体环境不同,也就导致了鲤鲫离底上浮时间和程度上的不同。

三、“有雾不钓鱼,雾散好钓鱼”的老说法,由来已久。估计是根据某季节特征所总结的经验。原因也可能是鲫鲤离底造成。但是,我却赶上过几次大雾鲫鲤照吃的情况:北京坑塘4月份晨雾,对面不见人,常规抛竿看不见标,不得已拉竿就近钓,随雾散后逐渐打满竿,鱼口一直正常。因此,根据坑塘水质情况不同,此说不能定论!

四、以早、仲春,晚、深秋低水温季节最为典型。当-日平均水温在10度以下时,昼夜气温温差相对越大的晴朗天气,阳光照射作用会使上下水层温差越明显,鲤鲫一般会集群逐温上浮,或寻找相对安静隐蔽的草丛、浅滩、角落等处藏匿“晒太阳”。除水温过低、水质过清等情况外,上浮鱼对“过路饵”会有“截杀”反应;草丛、浅滩和角落处的趋温鱼一般对送到嘴边的食物也不会拒绝。

十余年野钓经验分享传统野钓技巧

野钓是指在野外的天然沟渠、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进行钓鱼。池塘野钓包括选塘口、打窝子、观鱼星、找底调标等过程。看了‘钓在深秋’的帖子《成为一个野钓高手其实并不难》,觉得分析透彻,转帖如下: 作此文,将本人十余年野钓的一些经验和心得记录如下,希望能对喜欢野钓的朋友有所帮助。 气候和水文条件的变化是影响渔获的首要因素,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温度,个人认为温度是决定渔获好坏的最主要因素,总体而言,低温要比高温好钓,降温要比升温好钓,持续稳定的温度条件下,鱼情一般不会很差。而在连续几天的低温阴雨天气过后,突然来一个升温大晴天,鱼肯定不会动口,当然,在临近天黑前的一小段时间可能会有几口,大家如果愿意等的话还是会有所收获的。 再说说降温,降温前一两天和降温当天好钓鱼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而且经我多次的实战验证,确实是屡试不爽。需要强调的是,不要放过风雨交加的降温天,此时人在风雨中会感觉很不舒服,但对于鱼来说,水中溶氧量大增,草籽、昆虫等随风雨落入水中,平时难得一见的大鲫会疯狂开口,这种情况一年也碰不到几次,大家一定不要错过。另外,强降温第二天以后莫钓,钓必颗粒无收。 二、是气压,准确地说是气压的变化,再精确一点说,是气压变化的趋势。一天里气压变化的规律是可循的,清晨气压上升,靠近中午时气压下降,到晚时气压再次上升,大致如此,我们一天的渔获量也是基本循着这条曲线上下浮动。 一段时间,一个月,一季,甚至一年的气压其实也是有大致规律可循的。春季多阴雨,气压变化频繁,特别是到了暮春时节,常见雾霾天气,但为何初春季节渔获屡屡不错,这主要是因为此时气温稳步上升,鱼刚刚经过冬眠阶段,等待产卵,急需补充营养,所以开口情况很好。到了五月向后,虽然气温基本保持在25度左右,看起来相当不错,但每每出钓所获无几,主要就是因为低气压在作怪。 气压的因素最是看不见,摸不着,天气预报又往往是马后炮。其实很简单的道理,气压上升时鱼好钓,气压下降时鱼不好钓,有心人可以结合风向,温度等来综合判断,准确与否,最后还是要看你自己的理解和掌握了。 三、是风向,风向的变化与温度的升降,气压的高低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南风升温,北风降温,那么肯定是南风天不好钓,北风天好钓了。再细分下来,东风与东北风天气最适合钓鱼,此时气温略降,气压上升,水中溶氧量丰富。南风,西南风,西风,东南风都不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天气预报,此类风向条件下,大多是升温降压天气。北风和西北风大多出现在冬季,刚转风向时好钓,但持续几天后情况会变得很差,这种天气条件下到河边去吹冷风,还不如在家里围炉小酌。 四、是晴雨,可以说,一年四季下雨天的渔获都要比其它气候条件下的渔获要好,而且夏季阴雨天还是钓肉食鱼的好时机。春钓鱼雾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春雨绵绵伴着阵阵微风,水下的鱼儿争先抢食,真正是斜风细雨不思归了。夏季多暴雨,雨前天气闷热,多数钓友会感觉不好钓,但往往此时草鳊类的中上层鱼会疯狂开口,特别是鳊鱼,可能是因为暴雨前起风的缘故。暴雨中建议收杆,水面震动太大,鱼的开口情况不会太好,而且雷雨时多伴有闪电,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暴雨后天气凉爽,气压上升,又会迎来鱼儿的疯狂大咬。秋天建议多选晴天出钓,秋高气爽,还有就是秋天降温频繁,秋季降温之前是钓鲤鱼的最好时机,一定要把握住。 温度、气压、风向和晴雨等的变化其实都是相互关联的,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行和发展都遵循固有的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外界条件出现任何异常的变化都会引起生物的不适,我们在平常作钓的过程中,要综合分析这几种天气条件的共同影响,切不可盲目照搬,走入纸上谈兵的误区。 五、是深浅关系,钓深钓浅虽有大致迹象可循,但有时纯粹是一个钓鱼人的直观感觉。个人喜欢钓浅,可能是与我们这里的水文条件有关系,没有大湖大库,多是小河小沟,水深一般不会超过三米。水浅处大多近岸,有几大优势,光照充足,水草丰盈,饵料丰富。 钓浅可分为钓近草和钓远滩两种,钓远滩一般在早春,当然不是绝对,近岸水浑一样可钓。我们这里一般从每年的二月中旬开始鱼就上了浅滩,用九米以上的长竿,钓点水深在四五十公分向上就可以了。水要微混,钓点有草无草都可以,如果能找到暗草中的小块空当或水花生的边缘、草洞就更好了。到了三月中下旬,气温升高,水位上升,河边的蒿草等都已露头,鱼也进入产卵期,需要靠草来摩擦产卵并作为产床,这时,鲫鱼就会游入近岸的草窝中产卵,如果你还是一味地往河中间的光水区伸竿,那就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了。 深浅是一个相比较而得来的概念,深中找浅,浅中找深方是正道。经常有钓友提到“坎”位这个词,其实,说白了坎位就是指深浅交界处,只不过这个坎通常指的是急深急浅的位置,深侧的边角位往往是藏鱼的好地方,在冬季和夏季的某些时段,坎位确实效果非凡,是鲤鱼和大鲫鱼的藏身之所,也就是所谓的鱼窝。本人在这两季钓鱼也喜欢找坎位,一次钓完,马上就会有鱼补充进来,源源不断,而且同一个标点,连续几年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深浅关系是除气候条件以外影响渔货的次重要因素,与气候因素不同的是,前者不可控制,而后者却可以靠一个钓手的经验来加以选择和补充,这往往就造成了在同等天气,同样饵料的情况下,不同钓手的收获会有天壤之别。 六、是靠草,靠障碍物。钓鱼不钓草,等于白跑。河中的水草大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附底型,代表是水绵,棉絮般铺满水底,钩饵落底就会深埋其中,钓底根本不可行,可钓浮或端钓。第二类是浮水型,如浮萍,水花生,前者可采用浮窝或戳拱,后者则需要在水花生上开草窝。第三类是由底而上型,如蒿草,菱盘,金鱼藻等,这类水草最是难对付,极易挂钩,有些钓友是下水清除,这样除得是很干净,但动静太大,只适合于长期守钓,象我们这样最多只钓一个白天的钓友,那就只能用长柄钩刀连底勾除或用双爪钩缠绞住拉除了,虽然是要费一些功夫,但收效还是很可观的。 钓草在深浅的选择上也要遵循宁浅勿深的原则,当然,一般的水草都生长在相对较浅的地方。水花生和菱盘有时会满河疯长,我们只需在离岸四五米以内开窝就可以了,水深控制在一米以下。草窝钓浅在一年四季中只有冬天除外,腐烂的水花生向河中间延伸,这时开草窝就要尽量往深处靠,最寒冷的那段时间,鱼还是会埋深塘的。 七、是潮水,有句俗话说得好,涨水鱼、落水虾,对于一个生长在长江边的钓鱼人来说,潮水的涨落也会对渔获的好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潮水的流动会把你刚刚打下的窝料冲得一干二净,会把你的钩组冲得七零八落,会把你窝中好不容易聚来的鱼带得无影无踪。长江潮水一个月会有两次大的涨落,其余时间每天都会有小潮,落潮时确实不好钓鱼,如果休息天正好赶上落潮,那么建议你直接找一个不通活水的塘子玩玩。涨水时尽量靠边,避开湍急的主流,潮水也不会一天到晚涨个不停,一般上午开始涨,下午会停潮,实在放不下钩子,那就回家吃个午饭再出来。再告诉大家一点,涨水后停潮的那一段时间是非常好钓鱼的,千万不要错过。 以上分析的是一些气候、潮水等客观因素,掌握了这些,你就已经初窥奥妙了。下面再为大家讲述一下对钓场的判断,也就是说,到一条陌生的河边,你如何能判断出此河鱼情如何,又如何判断出这条河的鱼在什么位置。 一般情况下,有水就会有鱼,差别只在于多少、大小。也有例外,真正无鱼的河,会呈现出种种死色,一类是黑色、褐色等污染色,伴有异味,另一类水体极清,幽暗,没有鱼星,没有翻花,河边植物也不繁茂,多苍蝇和水蝇,这种河多为村庄中废弃的死水塘。第一类污染过的河流一目即可了然,第二类是一种感觉,往往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鱼类在水体中生存,会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河道的走势,障碍物的分布,潮水的流向,食物的来源以及一些人为的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深度、位置作为藏身之所。 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趋光性和避光性,看似矛盾,其实统一,体寒则趋光,水热则避光。 2、寻找遮蔽物,也就是水底情况相对复杂的地点。水草茂盛之处,倒伏的树木,废弃的渔网,杂乱的碎石,芦苇丛中,有时哪怕是一根插在水底的木棍,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河道的洄水湾,骅尖,拐弯,宽窄相接,两河交界处,这些地方往往是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 4、深浅交界处,坎位。在适当的季节选择合适的深度,这点在上文已经详述,不再赘论。 5、涨潮时的来潮一侧,上水位。我们这边的河道大多有拦河网隔开,潮水来时,鱼有上溯戏水的习性,最后都聚集在来水一侧的渔网边上。 6、食物相对丰富的位置,如水码头的两侧,船间的空隙,经常有钓友垂钓的地段,鱼儿已经习惯于在这些地方获得食物,形成了趋食的条件反射。 在上面讨论了影响渔获量的一些客观原因,下面我将就钓技钓法、窝饵的制作,线组的搭配,鱼竿的选择等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来说说“端”钓这个概念,这“端”其实是我们当地的方言,类似于广大钓友所熟悉的戳拱、戳茬、追星和拖钓。前面三种属于主动找鱼,而拖钓则更偏重于被动找鱼。我所采用的端钓是这两种钓法的综合,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环境自由变换,力求做到随心所欲。 端钓一年四季皆可使用,个人感觉冬春两季效果尤佳,可能是因为冬季鱼聚窝,春季鱼开口的缘故。冬季端钓首重深塘,轻钩细线挂红虫,拖钓深浅交界的位置,勤提勤放,由远及近,由深入浅,一个地方没有动静就果断换位,切莫死等。有鱼的位置肯定不会只有一条,连出几条后水声惊扰可能会导致此处暂时停口,不要轻易放弃,转一圈再回来,还会有鱼在那里等你。冬季鲫鱼基本停留在相同的水深,在同一条河中,水下地形相似之处鱼情也会类似,要学会选择、侧重和放弃。 初春气温到了三五度以上,鱼就上了浅滩,特别是在温暖的晴天,经常可以看见浅滩处有鱼上水翻花,这时,我们就要跟随鱼的脚步,向浅滩出发了。浅滩拖钓可以结合追星、追花,适当加强选择的主动性,隐约可见的草缝,草窝也是很好的选择。草完全露头后端钓就只能作为窝钓的一种补充了,打窝后等待醒窝的一段时间戳戳草缝,点一点颤动的蒿草底部,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进入五月,我端钓的目标鱼主要是浮水的草鳊和沉底的肉食性鱼类。端钓草鳊完全是看见鬼子再拉弦,上水觅食的草食性鱼类会闹出明显的动静,直接挂新鲜菜叶或扒地草钓浮就是。端钓昂刺、鲶鱼等底层肉食性鱼类,首先要探清该水域是否有此类鱼种存在,如果有,水域面积越小越好,最完美的选择是两张鱼塘之间的夹塘,发水后会有底层鱼穿网而入,密度还相当地高。此时钓鱼,可以不打窝直接拖钓,挂青蚯蚓拖拖停停,只要刚好扔到鱼的附近,马上就是明显的闷漂,一带一个稳,而且都是大个的,我每年春末夏初之际都有一段时间专钓昂刺,每每收获不菲。 说了这么多,下面才切入正题,怎么制作窝饵,如何选择钓点,钓鱼时应该注意的哪些细节,等等。 我地钓鱼所用的窝料,基本可以分为粉饵和固体颗粒饵两种。粉饵大多以麸皮和菜饼等为主料,拌入酒米,也可适当加一些白粉增加雾化。时间充足的话,提前加入少量药酒发酵效果会更好,那种淡淡的酵香味,带着一股清甜,对鱼有极大的吸引力。粉饵打窝的好处是下沉过程中散落雾化,味道发散快,引鱼迅速,留鱼时间长,缺点是到水底散布面积太大,容易招小鱼。固体颗粒饵就是各类酒米,药麦子,玉米等,主要靠味道把周围的鱼引到窝点中来。和粉饵相比,聚鱼时间长了一点,需要经常补窝,但固体饵最大的好处是不招小鱼,特别是使用麦子和玉米,可以诱钓一体,还能钓到大体型的草鳊鲤,在夏天使用,有粉饵不可比拟的功效。 我钓鱼所用的酒米和药麦子都是自己配置的。药酒的方子网上千千万万,应该每一种都有功效,实在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丁香为主料,辅以山奈、桂皮等即可,还可以加点蜂蜜,泡制半个月以上就可以使用。除了中药米,我的酒米成分中还包含麝香粉泡米和玉米香精泡米,三管齐下,鲤鲫兼收,对付草鳊的效果也不错。 如何选择窝点在上文的分析中已经讲述得很详细,但是,再怎么完备的理论在实际运用中也有出现偏差的时候,唯一的解决办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广种薄收,多打几个窝子,深浅兼顾,在钓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取舍。 钓鱼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引逗是最关键的细节。引逗可以使饵料动态化,刺激鱼开口的欲望,还可以兼顾不同的水层,在鱼轻微上浮时有特别好的效果。引逗的频率要视鱼情而定,越是开口不好越是要加快频率,小鱼多时可以适当放缓,惊鱼滑鱼幅度要小。我一般十几秒钟引逗一次,提逗的高度也要视鱼情而定,一般二十公分左右即可,轻提慢放,鱼上浮时可适当提高,追着鱼层走。 最后说一说线组的搭配和鱼竿的选择,线径的大小对鲤鱼、鲫鱼的影响远比对草鱼、鳊鱼的影响要大。冬天对钩线的要求最高,用线比其它季节要小1到2号。冬钓我一般用0.128mm的足标线(螺旋测微器量过的)配4号袖大小的朝天钩。钓滑口鱼用立漂短子线台钓线组,调平水钓1到2目最好,半目的阴口就能中鱼。野钓用溪流竿,7米2的长度最合适,远近皆宜,鱼竿节长70公分,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九米以上的超长竿要选用长节竿,竿节在90公分以上,这样才能保证竿子的挺直和硬度。

在小溪冬天如何垂钓大鲫鱼的技巧

在我们从事垂钓活动中,有“四季春秋好钓鱼,冬至过后难钓鲫”这样一句谚语来说明常年一旦进入小寒的隆冬时节,少游懒动,食不贪馋的鲫鱼也难钓获。

不过,凭笔者多年的经验,这时候要是从塘堰水库转战到一些平时很不起眼,极少有人垂纶的小溪,只要择时选点和钓法得当,不仅能钓有所获,还都是些个体大鲫。具体的施钓办法,可根据以下几种情况来考虑确定。

一、选择艳阳日,勤钓三九天

常年的整个冬季,艳阳天气之所以比平时都好钓鱼,是因为这种“艳”而不“热”的阳光同样会产生日照紫外线辐射水层而使水体的水温渐渐上升,并能达到和超过鲫鱼最低临界摄食水温的5℃以上,所以,这时候,本来已进入冬眠的鱼儿又相对活络起来,易于张嘴觅食。要是在遇连续几日晴天,气温就更加稳定,早晚与中午12℃—15℃的水温温差也较持久则更好钓鱼,且多会是较大个儿的鲫鱼。凡在每年农历十一月冬至后像遇上这种少见的艳阳三九天之所以钓起来的鲫鱼普遍较大,是因为这时候不仅没有入冬前的任何小杂鱼捣蛋,就连小鲫鱼也不及大鲫鱼那样能够耐寒而也会像其他小杂鱼那样,在冬眠的三九天即便有暖和的太阳同样因节气性的天越冷,就越爱贪眠不吃。何况,大鲫鱼越冬前贮存腹中的食料,本来就比小鲫鱼消耗量大而早已饥肚空虚,所以,这时候,凡吃口上钩者,往往都是大鲫。

二、选位要特殊,峡谷钓深潭

任何水域和任何时候垂钓,地利位置都相当重要,尤其鱼儿少游懒动的冬天,即便是在水面并不宽大辽阔的小溪要想钓到大鲫,其钓位选择也要特别。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地形影响水体而构成的平面水貌来作出决定。

1.峡谷河底找暗礁,堰角滩足钓深潭

这里所说的峡谷,是指溪面不宽,且一岸或东西两岸都是壁岩而历史性造成有垮塌大石滚入溪底且呈似现非现的石道夹缝。这里,不仅因暗礁水深容易藏鱼,且若有捕捞者下网或非法使用电击,它们都会钻进深处的狭窄石缝能躲过劫难而比较好钓。

小溪的上堰两角处,因鱼儿平时就习惯在这里意欲戏水而下则常常停滞在两边游荡徘徊。入冬后,往往就不会远离而去则会依角靠堰(干)地潜入两边深水就地落窝。所以,要是钓者在此处给它们送餐上桌,一般都能钓获。

下堰足,由于上堰流水落差的长期冲击,这里不仅逐渐形成了凹地水潭,且因冬天水位越深,水温越暖和底部有乱石暗礁而容易藏鱼。

2.弯道密草钓深洞,桥墩旁边好下竿

小溪岸的凹型弯道处,由于道口两边的岸高于水面本来就能避免和减少一些寒风冷气的袭扰,再因哪怕是已呈现枯萎状态(这是冬季的必然)的连片草丛覆盖水面则更能使鱼儿在此避寒藏身,所以,自然也就形成了它们冬天安营扎寨的栖息之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即便有水草丛生,可浅水的水草间,就不会像春天那样有鱼儿嬉戏觅食,至少要找2.5米以上长有芦苇高杆草之类的深水草隙,或明草草丛边似现非现的暗草草缝(但需探出底部周边干净无挂)撒味布窝,才能有效保障钓则能获。

要是没有这种地利条件的位置,也可选择桥墩下或其他有大型乱石窖的深水处。这些地方,盛夏炎天的中午时分,本来就是大鲫鱼的栖息藏身窝点,此时,它们依然会留恋老巢,“回家”过冬。

三、钓具宜专用,组合要从轻

平时钓鲫鱼,在钓具组合上一切都要注重从“轻”,在冬天难钓鱼这个特殊季节钓鲫鱼,更要在组合匹配上处处讲究精。尤其是钩、坠、饵与浮漂的沉浮力要完全相等而钓灵不钓钝,才能反映出微弱咬钩与讯并获得更好的钓绩。

对竿、线、钩主要钓具的调整,要坚持整体换季专用。手竿:以5.4米或6.3米轻便柔软型为宜。钓线:只要质优,0.6号足以能够承载500克以内的大鲫。鱼钩:一般3-4号即可,最大不超过5号;且因考虑到冬季多用蚯蚓作为钓饵,所以应选择长把、宽们和深底小钩,以避免穿饵后由于整条蚯蚓拥堆在钓弯饵阻塞钩门,使钩尖不能顺利穿刺鱼嘴,造成脱钩跑鱼

四、味料色鲜香,钓饵宜用荤

钓饵,冬天最适宜蚯蚓,且要坚持活用。这样,通过它在钩上不停地伸卷蠕动,更能被鱼儿发现而诱引它摄饵咬钩。但对蚯蚓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弃大用小只要能穿得上钩,不大于火柴棍就越小越能让鱼儿吃口号。此外,红虫也可,但次于蚯蚓。商品面食性素饵,又次于红虫,有时几乎无效。

五、漂讯信号弱,起竿勿太轻

冬天,鲫鱼的吃口很轻,所以,传递给浮漂的信号反应相当微弱,即便钓饵是蚯蚓,漂相的冒或沉也少见平时那样大起大落。故而,在识漂和扬竿这个最终的关键环节上,不仅要手疾眼快地抓住这种轻微的漂相反应,且在提竿的手腕挑力上,为了减少因钓水深,下钓线长,会增加起竿时的切水水阻,而影响到钓线带动鱼钩上提直力对鱼嘴的穿刺失利,则应比春秋钓浅水要强一度和快半拍,才能有效保障提竿必中。

夏季肥水塘钓鲤鱼绝招

肥水塘之所以水肥原因有三:一是塘主为使塘中之鱼低代价生长在水中施肥,比如投入猪粪、牛粪等;二是水塘临近村落或居民区,经常有生活废水排入塘中;三是水中鱼种类比例长期失调,鲤鱼、草鱼偏多,鲢鳙鱼很少或没有鲢鳙鱼,久而久之水就会越来越肥。不管是什么原因致使塘中水质变肥,只要是肥水塘都有共同的特点:其一是水中容氧量低鱼不活跃;其二是水中浮游生物多天然饵料较丰富。以上两点就是肥水塘鱼之所以难钓的根本原因。既然知道了原因,就要“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一、要选择刮北风或东北风的天气出手。
夏季刮北风或东北风的天气一般都是小幅度降温天气,这样的天气风吹水浪会大大增加水中的容氧量,使肥水塘中的鱼变的很活跃,摄食积极。
二、要选择迎风近岸水底斜坡的底部做钓点。
之所以选择这里做钓点,一是因为迎风岸边的风浪大,相对其它区域水中的容氧量最高,是鱼最喜欢的区域;二是刮北风或东北风时,迎风岸边正好是阴坡,钓谚有云“夏秋钓阴,冬春钓阳”,夏季的阴坡正是鱼的好去处;三是水面的食物会被风浪吹至迎风岸边积存沉落水中,并随风浪对水体的晃动顺斜坡逐渐源源不断的滚落坡底,这里正是鱼儿的“星级”餐厅。
三、窝饵不要直投坡底钓点,要把饵料打在接近坡底的斜坡上。
如果将大量的窝饵直接投入坡底钓点,致使钓点饵料很多会减少鱼的吞钩机会,所以窝饵要打在接近坡底的斜坡上,使窝饵只能随水体的晃动逐渐滚落坡底,让鱼在那里找食吃,这样当钓饵投入窝饵前面的坡底时,鱼就会很快吞钩。
四、提竿上鱼之后不要急于将鱼拉向岸边。
因为水底是斜坡的底部,鱼被提竿钓住之时,会毫不犹豫的向里逃窜,这时不要急于将鱼拉回岸边,以免乱了窝子,要等鱼在竿线许可的范围内游出一段距离之后再顺势向一侧牵引,远离钓点之后再溜鱼和抄鱼上岸。这样就可以持续钓下去,会源源不断的上鱼

黑坑水库老板常用黑招

冬天来了大家都没跑水库钓鱼的心情了,大家都喜欢就近到附近的黑坑(汉中叫坑塘)去耍耍,现在汉中这类地方收费都在半天40元,全天50元左右。我们钓友往往听说老板放鱼了就心里按捺不住,想去试一下自己的水平。但是并不知道聪明的老板早就给你把坑挖好了,等着大家掉进来呢。现在我通过水产养殖基地的朋友学习到了一些老板常用的技量,并经整理如下:
1、尿素,下尿素主要是为了给花、白鲢鱼催肥,草鱼也比较喜欢,它对底水鱼影响不大,对钓鲫鱼、鲤鱼稍有影响,晴天尿素在水中分解快,同时尿素成本高,老板一般不会常用和大量用。
2、氯化铵,是一种化肥,主要是消毒剂,通常水太肥老板要给鱼消毒,只要一下它呛的鱼全部浮在水面根本不吃食,并不时的在水面跳动。
3、漂白粉,学名是“次氯酸钙”用于水质净化和鱼体消毒剂,老板一下它鱼也不吃食水质变清同时水里含有大量的氯气鱼也受不了呛的鱼在水里烦躁不安,到处乱串鱼也不会吃食。
4、生石灰,学名氧化钙也是一种水质净化剂和消毒剂同时是也是水质中和剂用来调节水的PH值即酸碱度,它是最廉价的老板是要经常下的,下重了可管二天鱼不开口吃食。有经验的老板药量下的都是管二天,为什么呢等会我在下面讲。
5、市售樟脑丸,主要成分是“奈”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它是一种驱虫剂,根据鱼的嗅觉灵敏度高对鱼类驱鱼力非常强效果相当好老板在距岸边十米左右间隔撒下,鱼一闻到此味都跑了这一水域根本没有鱼。并且“奈”不易溶于水在水中分解相当慢通常7、8天这一水域都钓不到鱼。鱼老板常用的大致就是以上5种物质。
对付以上情况如何应对呢?1、在正常情况天气下,看水面是不是有大量的鱼浮头,如有就不要忙着交钱下竿!2、往水边丢一把饵料看有没有小鱼来抢食吃,如有小鱼来吃证明水域没问题可以下竿。3、看看水质是否太清一望到底如太清也不易下竿。如果出现异常现象证明老板做了手脚,就不易下竿赶快换钓场。否则就会白给老板送银子。

经典钓鱼小药鱼饵添加剂虾粉的制作方法

虾粉是使用最多的钓鱼小药鱼饵添加剂,大部分腥香的商品饵料里面都含有虾粉,不过这些饵料的效果有好有坏,主要是因为虾粉质量的原因。有些厂家弄些假冒伪劣的虾粉添加到鱼饵里面,虽然人闻上去感觉挺腥的,但是饵料到水里面,鱼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虾粉的好坏。俗话说“糊弄人可以,但是糊弄不了鱼”。想要更好的诱鱼,必须使用实实在在的虾粉。下面就分享一下虾粉的制作方法。

一、原材料的选择

虾是制作虾粉的原材料,其中以南极虾为最好,其次是普通小海虾,再次是河虾或湖虾。嫌麻烦的钓友可以直接选择干虾皮作为原料,这样连第二步干燥都省了!虾皮制作的虾粉效果稍差一点,不过大部分鱼饵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都是使用的虾皮。

虾粉

二、去水干燥

最好是常温快速风干,有条件的钓友可以用风干箱低温风干,通常我都是把虾放在透气性好的竹帘上摊开,放在阴凉通风好的地方自然风干。有些钓友自制虾粉使用的是暴晒或炒干,高温会把鲜虾体内的能诱鱼的成分挥发掉很多,造成诱鱼效果不佳。常温快速风干却能很好的保留了鲜虾体内的诱鱼成分,用起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虾粉

三、粉碎

粉碎可以用家用粉碎机或料理机,但粉碎也有讲究,粉碎时最好将虾粉分成细粉和粗颗粒两种,将体型小的虾或虾头虾尾虾皮粉碎成细粉,将体型较大虾肉饱满的粉碎成粗颗粒。加入虾粉可以提升饵料的鲜腥的味道,诱鱼效果极佳!而鱼儿会对散落的小虾肉颗粒更感兴趣,小虾肉入水后的适口性好,从而达到留鱼的目的,这样窝子里始终有鱼,鱼的摄食活跃性也非常好!

虾粉

四、保存

虾粉由于味道较重容易招来蛇虫鼠蚁偷食,又容易发霉变质,所以辛辛苦苦自制的虾粉保存也要极为小心,制好的虾粉用玻璃瓶或塑料饮料瓶装好密封,里面放上干燥剂和除氧剂,干燥剂可以选择海苔等小食品中使用的生石灰包,除氧剂可以选择茶叶等中使用的铁粉除氧剂,可不要小看干燥剂和除氧剂哦!干燥剂能有效防止虾粉吸潮变质,除氧剂能很好地防止虾粉中的鲜腥成分被空气氧化而使诱鱼效果打折扣!完成封瓶工作后可以把瓶子放置冰箱里面保存,随用随取。

五、使用

早春或初冬等鱼开口不好时可以加虾粉5–10%左右。天气变热鱼的口味变得清淡时,要不加或少加虾粉加入量在5%以下。加入的时候不要直接加入饵料中,最好是把虾粉加入先用适量的水泡5–10分钟左右,然后再用它去开饵,这样虾粉的味道才能充分溶入到饵料中,而且要根据鱼情不同选择细虾粉和虾的粗颗粒的配比,这才能起到最好的诱鱼效果。

一次成功的冬钓经历(野河两小时10斤鲫鱼)

时间:2014年12月14日
地点:乡下野河
天气:晴到多云
温度:0 ~ 8 ℃
用竿:6.3米竿(开光之战)
线组:1.0主线 / 0.6子线 / 4#伊豆有倒刺单钩 / 台钓混养漂
窝料:自配酒米 + 商品饵料
钓饵:蚯蚓
钓法:改良的传统钓法(台钓漂子母坠钓法)
调漂:主线坠调到10目左右/子线小坠调到平水/挂蚯蚓钓2~4目
渔获:两小时10斤,1斤多鲤鱼一条,1斤大鲫鱼一条,6两多的鲫鱼两条,其余鲫鱼一个3两~6两

图片来自:我爱渔乐的百度相册

总渔获

斤鲫一条

六两鲫鱼两条

前两周台钓基本空军了,这周想按照自己的思路验证下改良的传统钓法(台钓漂子母坠钓法)的冬钓效果。

看了下天气预报,之前连续几天温度都是-3 ~ 5℃ 左右,周日12月14日有个小升温,温度能达到0~8℃左右。果断选择周日出钓,主要想验证下冬天小升温天气的冬钓效果。

周六就把钓点选好了,主要钓点是野河的一个深浅交界处,深度大概在两米左右,左边开阔地带,右边有一丛芦苇。另外还选了两个备用钓点,一个是3米多深的钓点,是这条河最深的地方。一个是1米左右的浅水区。这两个钓点周围也有芦苇丛。这样选择主要是想验证深浅和水中障碍对冬钓的影响以及多窝走钓、逗钓对冬钓的作用。

周六晚上天擦黑,在深浅交界的地方提前先打下了窝料,桔子大小的窝打了3团下去,其余两个钓点没有隔夜布窝,主要是想验证下冬钓隔夜布窝的效果。

周日早上8点到达钓点,在昨天傍晚打过窝的钓点看了下,窝子中心没有鱼星,窝子外面1~2米的地方有零星的鱼星。钓了大概15分钟,没有咬钩迹象。从窝子外面的鱼星看,昨晚鱼应该进窝吃食了,然后吃完逗留在窝子周围了,冬天鱼不怎么动,所以现在没有鱼讯。在昨天布窝的地方补了两个小窝子想把鱼再诱进来。先去钓另外两个昨天看好的钓点。

在选好的3米多深和1米深的钓点分别打下了窝子,开始作钓,从8点半到11点半,三个小时就在这两个窝子里轮流钓,1米深的钓点一口没有,3米多深的钓点竟然闹麦穗,只零星钓了4个小鲫鱼。11点半的时候,感觉温度相对上来了,冬天的太阳晒的脸还有点烫。决定到第一个窝子再试下。

到第一个昨晚打窝今早补窝的钓点一看,窝子里已经有鱼星冒起了,而且时不时还有鲤鱼星冒起。果断挂上蚯蚓,轻轻送进窝点,不到一分钟,浮漂慢慢升两目,扬杆,一条3两左右的鲫鱼。心想有戏。挂上蚯蚓,看窝子旁边有鲤鱼星冒起,直接抛杆把蚯蚓送到鲤鱼星前进的方向,一会儿,看浮漂一上一下半目沉浮,感觉是鲤鱼在试探,心跳加速,目不转睛的盯着浮漂,果然,试探几次之后,一个沉稳漂亮的黑漂,大力扬杆。竿子弯弓,一个回合,感觉鱼不是很大,加力把竿子弓起来,鱼出水了,一斤多的小鲤鱼,又溜了两回合,怕鱼往芦苇丛里钻,直接贴着水面硬把鱼拉回来了,竿子的腰力还是不错的。接着就是鲫鱼连竿,一条接一条,下去基本就有,漂像非常漂亮,有的点几下就两目送漂,有的点几下就慢慢下漂,连续的大幅度点动也能中鱼,基本都是死口,没有一条跑鱼。鱼普遍比我今年在这条河里钓的大,基本都是3两往上,很整齐,期间还上了一条大鲫鱼,扬竿时还以为又是小鲤鱼,出水才发现是大鲫鱼,欣喜万分,后来回去称了刚好1斤,钓鱼这些年,6~8两的鲫鱼钓了不下20条,上斤的鲫鱼还是第一条,非常开心。到1点半左右,第一个钓点鱼口渐稀,另外两个钓点深水还是闹杂鱼而浅水一口没有,果断收杆回去吃饭,最后称了下,一共10斤多一点,基本都是11点半到1点半在第一个钓点钓的。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冬钓经历,不仅仅是因为还算不错的渔获,更是因为自己通过思考设定了对应的方案,并且自己的想法也得到了验证,这或许也是钓鱼的一大快乐之处吧。

总结这次冬钓的一些经验,不一定正确,供各位钓友参考:

1,寒冬季节,灵活性更大的传统钓可能会优于规范作业的台钓。
台钓的精髓在于诱钓结合,钓得好的鱼越钓越多,我夏秋都玩台钓的。但是寒冬低温,鱼的活性很低,要把鱼准确地诱到一个点很困难(不排除高手可以做到)。而传统钓可以可以根据情况在不同的钓点布置几个窝子,走钓、逗钓,主动去找鱼,尤其是改良的传统钓(台钓漂子母坠钓法,贴吧有个帖子详细介绍过的),找底简单迅速准确,主线坠悬浮平衡浮漂的浮力,不影响灵敏度,而且主线坠重,比七星漂好抛得多。子线小坠重量很轻,子线下水有钟摆诱鱼作用,子线小坠轻触底,不灵不顿,让鱼慢慢放心的吃,有标准动作基本都是死口,漂像清晰漂亮准确(有的点几下就两目送漂,有的点几下就慢慢下漂,连续的大幅度点动也能中鱼)。

2,寒冬里的小升温天气可能会有好的收获,
冬天冷了一段时间后一般都有一两天小升温的晴天,这些天出钓一般都收获不错。

3,冬钓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隔夜布大窝,第二天一早补小窝,然后中午温度上升时钓
冬天鱼活性低,但是鲫鱼和鲤鱼还是会吃东西的,只是进窝时间会很长。那么我们可以隔夜先布大窝,有一个夜晚的时间让鱼慢慢进窝吃东西,吃完之后鱼活性低,一般不会走远,第二天早上可以先钓一下窝里的存鱼,如果窝里没有存鱼,补上小窝,等逗留在窝子周围不远的鱼进窝再钓。如果当天布窝,效果会有,需要等很久,而且效果一般没有隔夜布窝的好,我上面的过程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4,深浅交界是好钓点,冬天浅水很难钓到鱼,冬天小杂鱼也会在深水开口。
深水鱼有安全感而且冬天深水的温度高于浅水所以鱼冬天喜欢在深水区,但是浅水食物来源多,所以深浅交界的地方是鱼在深浅之间巡游的必经之地,也就是鱼道,即使是冬天,也是好钓点,但是要选交界处相对平坦的地方,可以定住窝子。

5,冬钓酒米是好窝料
酒米,尤其是药酒米,在水里穿透力大,冬天诱鱼进窝需要味道穿透力大的东西,而且酒米很小,散落在泥里,鱼要吃到需要时间,也不容易吃饱,这样就容易存住鱼。

6,冬钓可以在不同深浅的不同位置做多个窝,用走钓、逗钓的方法去主动找鱼,车轮战增加成功率。

7,冬钓还是长竿效果好,不用打频率,6.3的竿子齐竿线还是可以一试的。

8,冬钓要选背风向阳有障碍的地方,钓鱼选点主要考虑鱼的几个特性:趋温、趋氧、趋食、安全、繁殖。比如春天钓浅滩就是考虑鱼在浅水近岸水草处繁殖的因素。冬天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安全,背风向阳的水体温度相对高,有障碍的地方鱼会感觉安全,所以水里的水草边、芦苇丛边、沉在水里的树木边,这些地方都是鱼喜欢待得地方。如果在障碍边钓鱼,要选鱼竿腰力好、控鱼好的竿子,这样能减少鱼窜入障碍里的风险。

9,传统钓钓鲤鱼可以追星钓,我这次就追到一条。动作要轻,从鲤鱼星冒出的地方,大概测算鱼往那个方向去,抛在鲤鱼前进的方向上。

10, 纯属自我感觉,蚯蚓钓大鲫鱼比红虫牛,红虫钓中小鲫鱼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