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存档

冬季钓鱼我们该怎么选择?红虫和蚯蚓

冬天钓鱼用虫饵,主要是指蚯蚓和红虫这两类。那么我们在具体垂钓时到底该用红虫还是用蚯蚓呢?总不能一只钩挂蚯蚓一只钩挂红虫吧?

冬季我们主要钓的是鲫鱼,鲫鱼是杂食性鱼类荤素都吃。但是在不同的季节因为外界环境的不同,鲫鱼的味型偏好也就不同。例如在夏季天气炎热鲫鱼就更喜欢味道清淡的素饵;冬季天气寒冷鲫鱼需要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补充能量,因此冬季鲫鱼就更喜欢虫饵这种含有高蛋白的荤饵,即使我们用商品饵也要向里面添加红虫粉、虾粉之类的物质。

红虫和蚯蚓虽然都是荤饵,都含有高蛋白、都是活饵,有一些相同之处,但是在具体垂钓时它们也是有区别的,在面对不同的情况下红虫和蚯蚓的选择也是有区别的。

想知道红虫和蚯蚓分别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就要先了解红虫和蚯蚓的区别和各自的优势之处。

先来说蚯蚓。蚯蚓可能是很多人第一种接触到的钓鱼饵料,因为蚯蚓很好找,到一个有落叶、枯草的位置挖上几下就能找到。小时候钓鱼我们都是用自己挖的蚯蚓,从来不会想到买饵料或者用面粉之类的自己配饵料。

蚯蚓生命力强容易保存,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也能保持一定的活力。

现在即使你懒得去挖蚯蚓,自己买也很便宜。蚯蚓因为易得、四季通用,各种淡水鱼都会吃,因此有“万能饵”的称呼。

再来说红虫。红虫的价格比之蚯蚓高一些,而且只能向商家购买,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我们肉眼就能看出来红虫很细,估计四五条红虫捆在一起还不如一条红蚓粗。冬季鱼开口小、吃口轻,所以又细又轻的红虫更容易被鱼吸入口中。

第二,红虫外表是鲜红色,比之蚯蚓颜色更加艳丽,更能吸引鱼的注意,红虫可以通过自身的颜色诱鱼。

第三,红虫是摇蚊的幼虫,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水域中,是鱼儿的天然饵料。很多鱼经常吃红虫,所以它们更加习惯于红虫的味道。

第四,红虫用法灵活。钓小鱼我们可以挂一两条红虫,鱼比较大的话我们可以把四五条红虫绑在一起挂钩;除了直接钓我们还可以配合商品饵开制成肉夹馍;还能用搅拌机把红虫打碎混入商品饵中使用。

这样看起来红虫似乎比之蚯蚓更加适合钓鱼。但并不如此,我在钓鱼时发现用红虫钓鱼的人不多。我想一是因为红虫价格高,性价比不如蚯蚓;二是红虫不容易保存,它们不像蚯蚓那样放到湿润的土壤中就能长时间存活,红虫到手后很快就会死亡;三是红虫带有很多病菌,如果我们手上不小心被鱼钩划伤,再接触红虫的话容易被感染。

蚯蚓虽然有一些缺点,但是也很好用。蚯蚓太大我们可以把一条蚯蚓分成几节挂钩,而且大一些的蚯蚓方便挂钩,蚯蚓也可以搅碎后混入商品饵开拉饵。蚯蚓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身体韧性比较高,不像红虫那样脆。如果我们垂钓时有小杂鱼闹窝,特别是在南方即使是冬天也有很多小杂鱼,使用蚯蚓的话小杂鱼咬不动。

我们选择什么饵料要考虑两点,一是价格,这一点蚯蚓完胜;二是实用性,蚯蚓和红虫差不多。所以综合考虑下来我认为冬季野钓首先选择蚯蚓。如果是钓黑坑,并且允许使用红虫,那么红虫的效果会好一些。

开搓饵的标准动作

搓饵是随着商业饵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开饵方法。饵团的大小可自由控制。如果你想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大饵团,如果你想钓小鱼,就可以用小饵团。

而搓饵是更是一种技术门槛非常低的开饵手法,但许多人不注意搓饵饵的一些细节,很容易把饵团变成一个死疙瘩。

以下关于搓饵的个人经验,虽然不能说是标准动作,但是大多数钓友,基本上都是用类似手法开饵,只要按着步骤做,即便是新手也能轻松上手。

一、搓饵钓鱼不仅仅是把饵团搓出来就可以了

搓饵钓鱼,首先体现在钓鱼人对鱼饵特性的把控上。搓饵是附饵的最基本手法,但真正的技巧不是如何去搓饵,而是钓鱼人对鱼饵饵的味型、状态等客观因素的把控、调整。

了解基础饵、主攻饵饵和状态饵的分类以及配置比例等,同时注意饵团的附钩性、饵团入水后的溶解速度。

饵水比尽可能精准一些,同时要根据水情,也就是水流的流速、水深等,控制饵团的溶散速度。

更要注意钓鱼时的鱼情和天气,饵团不要太软或者太硬,要做到能轻易塑性,但是又不会松松垮垮,一碰就散。

吸水均匀,手感要好,还不粘手。一旦饵团被搓成形状,挂在的饵块表面是相对光滑、圆润。

注意饵团放置的时间,放置久了就会变得比较粘,不易雾化,放置时间短了,入水后,很快就会溶散、乳化。

进而导致附钩性极差,具体如何把控,如何调整,这需要钓友们多练、多上手,以及多实战。

二、搓饵的技术动作

我们以左手搓饵来举例,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自然向内弯曲,以爪形抓住双饵所需的量。用手指揉搓饵团之后,将饵团搓成圆柱形。

1、 轻轻地将圆柱形饵团夹在食物和中指之间的指关节上,向内弯曲拇指,用指甲将其掐在指关节的饵柱的中间部分。

2、 拇指向上倾斜,将饵柱一分为二,一半仍然留在手指之间,另一个已经粘在拇指指甲上。

3、 拿出鱼钩,并将其夹在手指缝中的诱饵上。按下右手或左手拇指上的饵团,使钩子落入饵团中。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迅速配合揉搓,让饵团彻底包裹住鱼钩。

4、做完一个搓饵后,左手拇指再次向内弯曲,用中指和食指快速将另一个饵团,从拇指指甲上,拉到中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将另一个子线的钩子放在饵团上,重复最后一次搓饵的动作,两个鱼钩上的搓饵,就算做制作完毕了。

最后:使用搓饵时的注意事项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关键,在实战中,尽量避免使搓饵是一个非常坏的习惯,即在使用的过程中。

手指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抓住鱼饵,并有意反复揉搓,这样会导致饵组团入水后,基本上就不雾化。

而搓饵入水之后,因为其快速溶散的物理特性,说是一款活性饵料,其实也不过分,但是这个坏习惯,则会让其变成一个死疙瘩,就完全失去了搓饵诱鱼的特性了,与其如此,还是不如挂一粒玉米,更为方便。

冬钓打窝别再手抛了,试试这几种方法

据说,冬钓时只要解决两件事,渔获简直不是事,第一件事,找到好窝子,第二件事,打好窝子。

找好窝子,这一点不难理解,冬鱼活动的区域范围小,只要窝子离鱼群足够近,想要空军都难,那么打窝这事,有什么难度么?

打窝这事自然没什么难度,但是,冬季打窝如果不得当,发窝速度也许影响不太大,但是散窝速度,就明显快很多。

要说原因,并不复杂,如果窝料散落的面积大,鱼群很难聚集在一起,冬鱼的活性又比较差,散窝快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我们在冬季打窝,就不妨试试这几种方法,窝料落点精准、集中,操作简易,比手抛窝的效果,着实好了不少。

一、打窝器

打窝器可以将窝料直接投放到窝点,然后将其倾倒,窝料几乎是指哪落哪,打窝器是从半水开始倾倒窝料,所以窝料落在水底的散布面积也不会太大。

这样就能保证窝料的集中性,即便投放量不太大,但是相较于手抛窝,效果的差异性,还是很明显的。

二、纸巾打窝

这个方法一般多用于夏季,其实在冬季,这个方法也很不错,将窝料用直接包裹起来,如果窝料比较湿,就多包两三张纸巾。

然后我们将纸巾包好的饵团投放到窝子里,即便落点不会太集中,但是一个个饵团落在水底后,纸巾被水侵蚀,饵料会成团散落在水底。

散落在不同位置的饵团,反而能有效扩大诱鱼区域,关键是操作简单,成本极低,性价比堪称最高。

三、塑料瓶打窝

这个方法只合适在冬季使用,因为冬季鱼的活性差,食口不旺盛,我们需要用极为腥香的饵料诱鱼。

所以,我们用极为腥香的饵料,加上少许的雪花粉来调和状态之后,饵料的比重比较轻,入水后会慢慢溶散、雾化。

我们找一个矿泉水瓶子,将其扎上许多小孔,然后将窝料填进去,盖章盖子,然后绑上鱼线,将瓶子抛到钓点附近。

瓶子不会下沉,而是会慢慢进食,饵料则会因为水越来越多,慢慢地从瓶身上的孔洞中溶散、脱落。

因为饵料比较形象,瓶身上孔洞也不是特别的大,所以鸡蛋大小一团窝料,能在水中溶散很久,聚鱼时间也很持久。

以上这三个方法,在冬季使用,效果非常出色,虽然不如手抛窝操作简单,但是就诱鱼、j聚鱼效果而言,绝对远胜手抛窝。

大雪过后野钓不喜欢用虫饵的,试试这两款拉饵

大雪是冬至前的最后一个节气,相较于冬至,气温还算温暖,虽然还是有点冷,但是钓鱼,还是没问题的。

冬钓用饵,首推虫饵,但是,虫饵这个玩意,腥臭不是事,问题是鲜活的虫饵,数量一多,很容易让人产生严重的心里不适,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钓友,都喜欢用虫饵。

可以代替虫饵的,就只能是效果略差,但是味型、状态不弱于虫饵的拉饵了,用拉饵在冬季野钓,其实效果也是不错的。

拉饵体积小,黏软,适口性好,饵团入水之后,雾化效果很不错,尤其大多数拉饵的颜色比较艳丽,味型更是秒杀虫饵,除了形状有别于虫饵,其他层面,其实不差多少。

很多钓友一谈起拉饵,就直接将其和多饵料配方联想起来,仿佛不用上三五种饵料配比,拉饵就没什么效果,其实不然,在冬季野钓,用拉饵的配饵思路其实很简单,腥、香、软就可以了,比如以下这两个拉饵配方,操作简单,效果还很不错。

一、九一八野战腥拉饵

准备饵料,九一八野战腥,大板鲫狂拉,拉个球,先在饵盆里薄薄的撒上一层拉个球,只要把饵盆盆底大致覆盖上就可以了。

倒水,水能覆盖盆底就可以了,然后将饵料打匀,开成稀糊状,然后按照1:1的比例,九一八野战腥和大板鲫狂拉各一份,倒入饵盆中,快速搅拌之后,静置。

如果是北方,建议开饵用温水,如果是南方,直接用凉水就可以了,但是醒饵的时间,得长一些,建议8~10分钟左右,如果天气太冷,可以给饵盆上覆盖毛巾。

醒饵完毕之后,将饵料团成团,用力挤压,排出空气之后,就可以使用了,饵团饱满,颜色艳丽,味型腥香,诱鱼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二、钓鱼王香腥拉饵

准才饵料,钓鱼王香腥、尺上、拉丝粉,按照4:1的比例,将钓鱼王香腥、尺上倒入盆中,搅拌均匀,饵水比1:1.8,放置上10分钟左右。

再撒上一层拉丝粉,然后继续打扰饵料,让饵料充分吸水,再放置上10分钟左右。然后将饵料聚拢成团,用力挤压一下空气,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钓鱼王香腥这款饵料,味型是足够了,但是因为制造工艺的问题,加水要多一些,醒饵时间多一些,用尺上,既能调整状态,还能增加饵料的雾化。

前后约20分钟的时间醒饵,能让饵料充分吸水,入水后,雾化的状态多为絮状、条状,对鱼的诱惑力还是很不错的。

以上这两种冬季使用的拉饵配方,操作非常简单,味型不比虫饵差,不管是南方的水域,还是北方的冰钓,效果都不比虫饵差。

打窝四个步骤,就算三九天,发窝的速度也不会太慢

冬天对钓鱼人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很多,但是最揪心的,就是窝料打下去之后,发窝实在是太慢了。

钓鱼枯坐一天,钓不到一条鱼,没有鱼给口,较真的说,真不是啥稀罕事,但是这要分季节的,夏秋季,甚至是晚春、初冬时节,抽两根烟,打几把游戏,看会小说,咬咬牙也就熬过去了。

但是冬季,还没等屁股酸疼,双脚就受不了,过不了过会手也受不了,等好一会没有鱼口,到底走还是不走,这纠结简直就是天人交战。

其实,冬钓最重打窝,只要严格按照打窝的四个步骤来操作,即便天寒水冷,发窝的速度虽然不如夏秋季来得快,但是也慢不到哪里。

步骤一、做窝料

冬季用的窝料,数量不用太多,但是味型一定要香郁,腥味要足,状态要好,适口性要出色,看似要求比较多,其实只要做到这么几点就可以。

一是有虚有实,不要只用酒米或者或者只用雾化料,将酒米和商品饵搅拌在一起使用,雾化料吸引鱼进窝,酒米将进窝鱼留聚在窝子里。

二是要有腥有香,冬钓的窝料,主要味型一定是腥味,但是如果仅仅是腥味,发窝速度也很是一般,加点香味,如奶香、果香,诱鱼速度更明显。

三是窝料中带点塘泥,虽然水温很低,但是在打窝之前,将窝料中加点塘泥,窝料入水之后会溶散,窝料的味型中带有塘泥的泥腥味,更容易吸引鱼进窝。

步骤二、找窝

夏季鱼找窝,冬季人找鱼,这并不是一句泛泛之言,夏秋季水温适宜,鱼的活性高,即便窝点离鱼群偏远,用不了多久鱼群也会被窝料吸引。

在冬季,这种情况就反过来了,窝料的距离太远,即便窝料味型香郁,鱼群也不会轻易进窝,因为游曳太消耗体力,而鱼也没有办法确定,新食物到底能不能补充消耗的脂肪。

所以找鱼这事,找对路子了,发窝速度自然快,找不对路了,打窝也是白费功夫,至于如何找窝,网上的文章非常多,这几就不赘述了,无非就是深浅、阴晴、冷暖之间的关系了。

步骤三、做窝

选择好合适的窝点,剩下的就是做窝了,冬钓做窝,窝料少打一些,但是窝子不妨多做几个,因为冬季水温低,即便窝料溶散,诱鱼区域也不会太大,味型传播也不会太远。

所以我们可以多做几个窝子,每个窝子相隔2~3米,如果有条件,打上七八个窝子,哪个窝子有进窝的迹象,就在哪个窝子下杆即可。

步骤四、提前养窝。

打窝和养窝不建议现钓现打,因为水温低是个硬伤,现打现钓,无论如何发窝速度都快不起来,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提前养窝。

有条件的,提前6~8个小时撒点窝点,没有条件的,则选定窝点之后,就先行撒上几把窝料,然后再做窝子,等上1~2个小时后再下竿。

做到这四个步骤,会发现在即便天再冷,发窝的速度即便比夏秋季慢一些,但是绝对不会出现一个小时都没有发窝迹象,如果真有,那就说明我们的窝子选错了地方,赶紧重新找窝子吧。

冬季钓鲫鱼,野战蓝鲫这样用

冬季大部分的钓鱼人,都会把鲫鱼作为目标鱼,因为冬季气温比较低,常见鱼种不怎么开口了,唯独鲫鱼不同不冬眠,低温下有食物鲫鱼依然会吃,相比其它鱼种鲫鱼还是比较好钓的。大家都知道,要想钓好鱼,有款好饵料很重要,冬季大家都是单用野战蓝鲫,这样符合不了鱼的需求,所以今天给钓友们分享几种蓝鲫不一样的用法,钓友用得好爆护不是没可能!

1:蓝鲫200g、奶片10g、蛋白粉2g、虾肉粉3g、雪花粉30g。使用之前把奶片碾碎处理,随后把上述几种物料混合搅拌均匀。这款饵料开饵水比是1:1,可搓可拉,此款饵料的特点在于,里面有腥味有奶味,这些都是鲫鱼比较喜欢的,而且加入的蛋白粉还能让鱼补充体内所需,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鱼开口。

2:蓝鲫150g、麦香诱50g、冰鲜红虫粉10g、诱鱼粉3g、鸡蛋黄1个。首先把鸡蛋黄碾碎,然后跟上述几种物料混合,期间可能有结块,钓友记得搓开!这款饵料开饵水比是1:0.9,做拉饵的话需要自己在加入一些拉丝粉,比例呢自己掌握就行了。这款饵料香味扑鼻,而且还有鲫鱼喜欢的腥味,拿来钓鱼效果很好!

3:蓝鲫200g、麝香粉1包、牛b鲫1包、红虫干5g。首先把红虫干打成粉末,随后取来一个盆,倒入蓝鲫跟干搅拌好,接着拿来一枚一毛硬币,从麝香粉和牛b鲫里面各取硬币3分之一量混合搅拌,就可以钓鱼使用了。开饵水比是1:1,如果想拉大球自己加入状态饵料即可。以上就是三种蓝鲫不同用法,感兴趣的去试试吧

天太冷,鱼儿半天不进窝?去打个隔夜窝,下竿就中

天气冷鱼的活性就低,鱼活性低就懒得动,经常扎堆躲在深水或者草窝子里。这一情况对部分钓鱼人来说是好事,只要找准钓位一钓就是一窝,反之如果你要是不会选位或者作钓的水域比较特殊,那么垂钓的难度就会明显增加,会导致发窝慢、甚至不发窝。

解决办法当然也有,比如打个隔夜窝,即提前一晚将诱饵投放至窝点,这样可有效减少等待的时间。去年我有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但很多钓友评论说这种钓法不现实,容易被抢位置,最后浪费窝料不说看着人家连杆心里多难受。这里我只是分享自己的经验,至于要不要用、什么时候用你得自己判断。

先了解为什么要提前打窝

打窝是为了把更多的鱼聚在窝子里从而提高钓获,在温度高的时候鱼的活性好、食欲强,所以它们会跑来跑去找食吃,像某些鱼可能一整天都在进食。温度低鱼的新陈代谢减弱,对食物的需求量也减小了,情况就会反过来,可能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待着不动,即使吃东西一般也是小范围地搜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坐在了一个不太好的位置,哪怕打再多窝料、再积极地抽饵料,可能也无济于事,一两个小时后上鱼算好的,运气差点就直接吃个白板回去。

而提前把窝料投放到钓点,就相当于花更多的时间去诱鱼,比如你今天傍晚打个窝明天早上去钓,这样就有一整晚的时间诱鱼,只要在这期间有鱼经过,有很大的概率能把它们留下来,至少能留下一部分。窝子里有鱼钓起来就要容易得多,第二天一下竿就中鱼的几率很高。

大板鲫是冬季钓鱼人所追求的目标,不过在野河个体大的鲫鱼相对稀少,而且它们吃食谨慎,如果你玩的是台钓那么大鲫鱼不会那么容易进窝,进窝一般也不会打头阵。但是提前打窝就不一样了,当窝子里鲫鱼数量多了以后大个体的鱼就会放松警惕,也跑过来吃食,因此在天冷的时候提前打窝不但能钓得快、钓得多还能钓得大。

提前打窝应该用什么窝料、打多少

冬季垂钓通常以鲫鱼为主,所以酒米是首选,有些地方鲤鱼比较多如果你想兼顾可以掺一些颗粒进去,当然了你只用酒米鲤鱼也会来,全用颗粒也没问题,反正这两种鱼都是杂食的,食性相近。除了颗粒酒米,发酵类的粮食也可以,例如老坛五谷杂粮这类东西,网上品牌很多随便选就好了。我比较喜欢用混合型的,就是用玉米小麦稻谷等各种粮食混合起来的那种。

不嫌麻烦自己也可以做,方法极其简单,以发酵老玉米为例。先买两斤老玉米用清水浸泡两天,然后煮熟,煮的过程中你愿意放点中药香料也行。煮熟后沥干水分然后摊开晾凉,然后放入适量的红糖(蜂蜜也行)、维生素B2、甜酒曲,搅拌均匀后密封保存个十天半个月就可以了。如果你垂钓的水域小鱼闹窝不是那么严重,可以加一些菜籽饼或花生枯进去一同发酵。这只是一个基础做法,简单省钱,如果你想弄得花花绿绿、味道浓点可以加一些添加剂。

至于窝料打多少的问题应该结合以下几个因素:

1、提前打窝的时间,越早打窝、窝料就越多

2、水深,水越深、窝料越多

3、鱼的密度,鱼越多、窝料越多

4、杂鱼的数量,杂鱼闹窝越严重、窝料越多

例:假设钓点2米水深,鲫鱼密度一般杂鱼比较少,我会在前一天傍晚五六点用半包红虫颗粒加两把酒米然后掺上一半的黄泥抱团打窝,第二天上午开钓。

为什么我打了隔夜窝,第二天还是没有钓到鱼?

提前打窝未必一定发窝,正常来说如果我在前一天傍晚打了窝子,第二天早上去钓,等上半小时至一小时还没鱼,那很有可能今天就凉凉了,要么换位置要么赶紧再补些窝子下去。不发窝的原因由以下这么几点,大家记好

1、你打下的窝子聚来了鱼,但被别人钓走了。现在天冷夜钓的人相对少很多,但也不是没有,夏天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傍晚四五点收竿的时候打了个窝,然后被别人看见了,结果人家吃完晚饭就跑来夜钓,一直钓到十一二点,把进窝的、过路的鱼全钓完,而后半夜鱼的活动量又减弱了,所以我第二天再过去窝子里就没鱼。建议各位在打窝时注意一下周围,即使没人我建议也尽量选择新钓位,这样被抢走的概率要小很多。

2、大走水、退水。打窝的时候不走水,第二天来钓的时候也不走水,但中途你不在钓点这段时间也许就走水了,水流越大窝里的鱼就越容易被冲散,没口是正常的。还有退水对作钓的影响也很大,涨水没有关系鱼反而愿意往浅处靠,但退水不行,即使浅了几公分、十几公分鱼儿也能察觉到,很有可能弃窝而去。

特别是那种原本就不是很深的钓点,一下子退水鱼儿肯定警觉,这个我吃过亏。大约一个多月前吧,我在一老钓位打了个隔夜窝(两米水深),心想第二天肯定要狂拉,结果第二天去了一看水浅了四五十公分,边上的水清得可以见底,我虽然想到过这种情况,还特意打在了5.4竿子能够到的位置,但鱼口还是大受影响,几个小时才钓了四五尾鱼。

3、窝料的种类不对,窝量没控制好。提前打窝要的不是诱鱼速度,而是留鱼能力,如果你打粉质的商品饵或者很快就溶散的颗粒饲料,那么诱鱼能力是很强,但诱来没什么用,鱼儿很快能吃完、吃完就走,更重要的是招杂鱼。而玉米小麦高粱酒米这类东西就不一样了,对小鱼的诱惑力没那么强,就算想吃也吃不进,而且这些东西如果不被鱼消耗就会一直留在水底,不会轻易被水流冲散。

窝量差不多同理,冬季虽然说不建议打太多的料,但每个地方的鱼资源不一样啊,有些地方鲫鱼就特别多,这时候您就别吝啬那点诱饵了,打得太少还不如不打呢。像红虫颗粒这种东西,你若是打隔夜窝,一下子打个一两包也无大碍,我们这边的野河鱼资源不算好,今年渔获更差,我一朋友打隔夜窝一下打三袋,第二天去钓不但没死窝,反而钓得不错。我倒是不建议像他这么玩,实在太耗钱了,但打个一包还是要的(如果掺其他窝料,那就半包颗粒)。

最后再讲讲补窝

冬季首选的钓饵是红虫蚯蚓,打了隔夜窝后第二天我肯定先用蚯蚓,如果有鱼就一直钓,钓了很多以后突然感觉上鱼速度慢了,那就用打窝器稍微补点酒米,小半罐的样子宁少勿多。如果第二天上鱼了,但鱼口没有理想中的好,几分钟才上一个,个头还不大,那我会开一款饵料,然后在边上再打个窝,先用饵料抽一段时间看能不能诱来更多的鱼,要是诱不来就用蚯蚓把窝子里的鱼钓完,然后去另一个窝子钓。

第三种是最糟糕的情况,即第二天下竿毫无动静,蚯蚓饵料都不吃,等半小时至一小时情况仍旧没改善,那么“恭喜你”,今天离空军就不远了,早点回家期待下一次吧。

鲜玉米和老玉米,发酵的和泡制的,用起来有什么区别

玉米用来钓鱼,据民间野史考证,至少是从明末清初就有流传,当然,有没有使用酒糟泡制,因为几无片纸留存,所以也没有办法做个具体考证,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淡水钓友们,就开始广泛使用玉米垂钓,玉米也被称为素饵中的万能饵,不仅自带味型,如果和酒糟、豆粉,甚至是蛆粉、虾粉合用,将其自身状态改变,比如玉米渣、玉米面,那用法更是千变万化,可做窝料,可做钓饵,可单独适用,也可以组合适用,新鲜的嫩玉米尤受青睐,发酵过的玉米,那打窝诱聚的效果也是杠杠的,对不少钓友来说,到底是鲜玉米比较好用,还是发酵的玉米比较好用,这就比较纠结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惑,是因为在实战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时期的嫩玉米,在同样的钓点,不同的时期,效果不同;同样发酵过的玉米,在不同的时期,同样的钓点,渔获也是千差万别;我们目标鱼是草鱼,用嫩玉米打窝,会发现不怎么留鱼,但是用酒泡的老玉米打窝,发窝后,钓上的草鱼,腮帮子里全是玉米渣,如此种种,都说明,想要用好玉米,钓到鱼,钓好鱼,就需要明白,新鲜嫩玉米、老玉米、酒泡玉米、发酵玉米,其实都是有针对性用法的,不存在一种玉米,能钓所有鱼情,那么,我们在钓不同鱼情时,分别需要怎么准备呢?

【一】嫩玉米钓应季效果最好

有钓友说,嫩玉米几乎可以钓所有鱼情,这话,姑且听听就可以,真这么做了,那乐子就大了;嫩玉米的特性,就是鲜嫩、多汁,味型足,别说鱼吃,就是人吃,口感也是相当不错的;但是要真说用嫩玉米钓鱼,效果最好的,还得是应季,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则,应季的嫩玉米,汁液最浓,味型最足,不管是冷藏、冷冻,亦或者真空包装,过了应季之后,汁液的浓度、味型的浓度、营养成分等等,下降的非常厉害;

二则,除了应季,其他季节使用玉米垂钓,玉米的味型浓度、适口等等,都不是最佳选择,如春季、冬季、夏季,彼时的应季饵料,效果是远远比玉米要好很多的。所以,我们在玉米收获前后1~2个月里,使用嫩玉米钓鱼,不管是打窝、诱钓,几乎不用做任何的处理,可以直接使用,但是超过这个界限,再使用起来,虽然不是说一点效果都没有,但是确实是不如发酵玉米或者是泡制玉米的。

【二】老玉米因为水分都被晒干了,所以曲酒泡制后,味型复合、浓郁、持久,适用性最广

鲜玉米晒干后,就变成了老玉米,老玉米因为在晾晒过程中,水分都被晒干了,如果直接拿来打窝,除非是打大窝、重窝,用来诱聚草鱼,钓其他淡水鱼种,其实效果是很糟糕的,但是,将其拿来泡制,不管是曲酒、酒糟、药酒,经过处理一二,晒干的老玉米,会适当吸收一部分酒味,结合了玉米自身的香浓,在水中,香味借酒味,既能持久散味,也能扩散的更远。

而且,曲酒、酒糟、药酒泡制过的老玉米,味型也能做到多样化,如在酒液中,添加了麝香、丁香、阿魏等不同香料,只要泡制的时间够久,几乎是一年四季,只要水域中有鱼,基本上都可以进行诱聚,直接用来做钓饵,效果也是很不错的,所以可以说,适用性最广,对新手、老鸟,都很是友好,但是,这种玉米,好用的多是自己制作,商品化、流水线工业化的产品,迄今为止,很少有效果好的,估计一是泡制时间不足,而是原材料也不是多好的缘故。

【三】发酵后的玉米,多用来打窝,直接做钓饵,效果很一般

发酵的玉米,是指采用发酵工艺,让玉米霉化,在霉化的氧化过程中,除了玉米自带的玉米甜香,还有轻微的酒香、酵香,尤其是发酵后的玉米,经过了氧化、霉化过程,硬度适中,甚至是略偏软,适口性、香型等,都远远超过嫩玉米,但是,这种发酵后的玉米,用来打窝的效果,是远远好过做钓饵的;这是因为,发酵后的玉米,当窝料和当钓饵,用的都是同一种材料,味型浓度基本上没什么分别。

而我们钓鱼时,钓饵的味型浓度,要么比窝料浓,要么比窝料淡,就是有味型浓度差异,才会吸引进窝鱼进食,如果味型浓度一致,那进窝鱼进食钩饵的概率,如果进窝鱼密度一般,那吃口的概率,其实是很低的,所以这也是 钓友,用发酵后的五谷杂粮,打窝、诱钓,进窝效果明显,但是吃口效果很一般,就是这个原因了。

总结:

玉米作为素饵中,使用最频繁、最广泛的种饵,自有其优势所在,但是整体来说,当窝料的居多,当钓饵的偏少,自制酒泡玉米的效果最好,发酵玉米打窝效果最好,嫩玉米应季诱钓效果最好,搞明白这些区别,我们在挑选、使用的时候,就能心中有数了。

想要野钓钓好鲫鱼,打窝、补窝的这些讲究要知道

野钓鲫鱼,几乎是每一个喜欢淡水野钓的钓友,都必须经历的一个鱼种,倒不是说鲫鱼多么好钓或者说多难钓,因为鲫鱼就一个特征,就是分布广、生存力强悍,水质多差都无所谓,只要给鲫鱼适应的周期,就算是工业排废污水,一样能见到鲫鱼的踪影;而其强悍的杂口,就算和麦穗、白条、鳑鲏、罗非在一起,一样能挣口食,甚至就算是号称鱼卵杀手的清道夫,也很难把鲫鱼给清理掉,其适应能力,可见一斑。

但是,鲫鱼虽然多而广,但是并不见得好钓,尤其是个头越大的鲫鱼,越是难钓,可要真说鲫鱼特别的难钓,又不尽然,别看这话说的来回绕,但是钓鲫鱼这个事,真的就是一句话总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而再精辟一点,就是打窝七分效,也就是说,钓饵是什么,其实只要不是特别的离谱,想钓上鲫鱼都不难,难的是怎么打窝,把鲫鱼给诱进窝、聚起来、留下来。

在不少新手,甚至不少老鸟的眼中,钓鲫鱼,打窝就是酒米一把料一抛的事情,有密度,怎么打窝都行,没密度,说什么都是扯谈;虽说这话比较糙,但真实的情况,还真差不多,但是现在,大多数鱼资源都属于稀缺,而打窝诱聚鲫鱼,打窝再不讲究一二,那能爆护的渔获,最多就只能有七八分,本来能钓七八斤的,最多就钓上三四斤,那能钓三四斤的,估计也能能上寥寥几条,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一】鲫鱼生性胆小,遇见大窝反而不敢贸然开口

鲫鱼的个头普遍不大,相应的,鲫鱼的食量也不是很大,这也是为什么每次老鸟钓鲫,往往钓一天,打窝用的酒米,都用不了几两,但是渔获却很是不错;鲫鱼的食口很杂,圈子里戏言,鲫鱼口脏,就是因为鲫鱼不挑食,只要有吃的,不管什么来源,只要能吃,都可以吃,所以对鲫鱼来说,特别香、特别好吃的饵料,是不存在的,一般多是窝子打在鱼群游曳的鱼道附近,凭饵料的香味,把鲫鱼群诱进窝子里。

而鲫鱼因为不缺食物,但是因为鲫鱼属于水中食物链的底层,所以胆子很小,对所有能吃的食物,第一反应,就是先试试安全不安全,对种饵、商品饵、活饵,甚至是自然界中觅食时,也是如此,好不好吃是其次,安全不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突然看见大把的饵料,味型还不错,第一反应是试口,给口很轻,如果这个时候提竿抓口,往往只能钓上2~3条很小的鲫鱼,个头稍大点都很少,有经验的钓友,都会先以钓点为重心,前后左右,或伞状、或梅花状打个大约鸽子蛋大小的窝料,不必要精准,差不多就可以。

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扩大诱鱼区域,二来,窝料的数量,并不算很多,如果附近有鲫鱼鱼群,往往都会寻味而来,或有鱼星鱼泡,或者会带动浮漂,有着轻微的漂讯,这时候,有经验的老鸟,都不着急提竿抓口,而是根据这些迹象,估摸着时间,做好补窝、续窝的准备,因为打窝,只是为了诱聚鲫鱼群进窝;这个时候,第一忌讳头窝的窝料数量太大,第二忌讳发窝就提竿;前者,即担心窝料太多,把鲫鱼给吓着,就算没吓着,也能把鲫鱼喂饱了;后者,发窝之初,抓口不管是成功不成功,都很容易惊散进窝鲫鱼群,后面就算会继续续口,但是要等好一会了。

【原因二】补窝太早或者太迟,都会导致鱼口闭停

除非运气很好,大多数情况下,鸽子蛋大小的窝料,足够一般规模的进窝鲫鱼,能进食至少20~30分钟左右,一般我们不建议发窝就抓口,而是建议发窝后5~8分钟左右再抓口,这个时候,鲫鱼群已经进窝了,而且已经消除了大多数的警惕性,在窝子外围,体型较大的鲫鱼虽说仍然警惕性很高,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介意进食窝料里的窝料,就算提竿起鱼,惊吓了一部分鱼,但是大多数鲫鱼群还是会在窝子里继续抢食,这个时候,补窝的重要性很重要了,不能太早,不能太晚;

补窝,是指在第一次窝料打下去之后,大约30分钟左右,必须要进行的第二次打窝,为什么是这个时间段呢?因为我们钓鲫鱼,大多都是抛,也就是把酒米握成一团,然后抛进水中,落点并不集中,按正常情况下,大约50~60条鲫鱼,能抢食大约20~40分钟,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时间间隔,因为在发窝后5~6分钟我们开始起鱼,会导致部分鲫鱼惊散,过一会又会再次进窝,虽然不是很精准,但是大体上,误差不大,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补窝,或者延迟补窝,会导致两个情况发生。

提前补窝,窝料就显得比较厚了,这样鱼群不比抢食钓饵,只需要抢食窝料即可,表现在鱼口上,就是补窝后,鱼口马上就慢下来了;延迟补窝,那就更是糟糕了,因为窝料已经被吃得差不多,进窝鱼给口的也大多数被钓上了,剩下的要么就是吃饱的,要么就是胆小的,这个时候补窝,不仅不能有效续口,还有可能把剩下的鲫鱼都给惊散了;而在适时补窝,用头次打窝数量的一半进行补窝,时机、底料的数量都恰到好处,能有效续口,验证的方法,就是在鱼口略慢后,会马上正常连竿续口,如果出现闭口、停口,那多半都是补窝提前或者太迟导致的。

以上这两个原因,看上去不怎么起眼,但是在实战中,不管是窝料的数量,还是打窝、补窝的时机,其实都很考验钓鱼人的经验,当然,上述的参数,并不十分精准,因为地域不同,鱼群密度不同,各项客观因素参数都不相同,可能打窝后实际发窝的速度,补窝的时间间隔,可能各有不同,但是,只要带着这种统计意识,在经常去的钓点,刻意的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在该水域钓鲫鱼时,最恰当的打窝数量、补窝时机,届时,就会发现,既省事、也省时,最主要是渔获还很不错。

如何在鱼钩上拉出漂亮的拉丝饵?

最近有不少钓友问我,说小渔啊,为什么我的拉丝饵总是拉不出漂亮的饵团呢?我一听这问题,就知道这和钓友们的拉饵手法有莫大的关系,其实只要注意几点就很容易解决的,我们在本期就来教大家一下。

一、为什么“拉边不拉里”?

拉出拉丝饵的正确手法之一,就是这句很多人都知道的话“拉边不拉里”,如何做呢?我们把拉饵团放在饵盘后,一定要往大饵团的边上拉,轻松地把两个小饵拉出来。可不要像新手那样,把大饵团盖在双钩的正上方,然后使劲往中心拉,不要以为这样拉出的饵就好,这种“拉里”的方法不但难以拉出,而且还影响本应用拉饵快抛快打的速度。

二、为什么“直拉小侧拉大”?

拉的时候,子线和拉饵盘的角度不同,拉出的饵也是不同的,规则是“直拉小,侧拉大”。也既是夹角大一些,越靠近直的拉出的饵团越小,而夹角小一些,越靠近平的拉出的饵团越大。这个方法拉出的饵团大小很明显,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应用。

三、为什么要“拉一下转一下”?

很多钓友不知道这个道理,一直在一个地方拉,甚至拉出了一条深深的凹槽,为什么这样不好呢?因为我们这是拉丝饵,它的“拉丝”状态是有效果程度之分的,当一个地方总是被拉后,拉丝的效果就会下降,会导致越来越难拉。正确的方法,是拉一个钩后转一下大饵团,并捏一下,然后盖住饵在拉一下。以上3招,大家都学会了吗?